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要解釋心理學上的黑羊效應,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善與惡之間的界限是什麼?

上帝創造萬物之時,善與惡就已經同時存在於世上了,並且,相互之間存在轉化甚至是包含關係。

《薩提亞轉化式家庭之治療》一書中,對於「好人」這個群體的論述,引起了我的思考,好人是一類不照顧自己感受和情緒的群體,他們很容易產生不舒服的體驗,而追求快樂又是一切人類行為的驅力,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做好人呢?好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轉變為壞人呢?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被害者很無辜,加害者本無心,旁觀者則無視

心理學黑羊效應指的是,在一個群體中,所有個體對新加入的個體沒有理由的排斥和攻擊的現象,而且,這個群體里的每一個個體並不算壞人,最後演變成了一個「被害者很無辜,加害者本無心,旁觀者則無視」的怪異現象。

在這個群體里,被排斥、被攻擊的個體被稱為「黑羊」,對受害者實施攻擊的個體被稱為「屠夫」,其他袖手旁觀之人被稱為「旁觀者」,這樣,黑羊效應也就形成了。

「黑羊效應」的起因往往是無從追溯的,因為它的「導火索」基本上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僅僅是因為一次極小的疏忽;僅僅是一次無心之舉、一句無心之話;僅僅是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甚至可能因為一個人面相不好,說話帶口音等等。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攻擊無辜者

台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認為,「黑羊效應」對人類的影響極為深遠,並且,少有人意識到其詭異。

這個社會,每天都在上演著類似的劇情,人們把無辜的人抓起來當做「黑羊」,然後極盡所能的攻擊他們,最終,整個團隊都成為了共犯。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當然,這個團隊自身可能存在問題。比如,團隊正在遭受外界壓力,或者是一個新成立的團隊,團隊成員彼此之間氣氛微妙,略顯尷尬,而此時恰好有一隻「黑羊」出現,可以讓大家找到共同話題,緩解尷尬的氣氛,減小自身壓力,增加團隊凝聚力,「黑羊效應」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去個性化

反觀黑羊效應,團體中的屠夫越來越多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裡要引入一個概念「去個性化」, 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勒邦提出。指的是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個體逐漸喪失其個性而被群體同化,自我喪失自控力,發生一些非典型的、反常規的行為方式。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而激發這種現象的原因,也表現為個體激動(在某一特定場所和情境下所產生的去個性化),集體激動(群體情緒在個體情緒影響下,極易被感染傳遞,而表現出的極不穩定,極不負責的現象),社會傳染(個人對團隊認知度比較高的時候,特定的具有感染力的情景會促使個人喪失判斷力和理解力,這種傳遞是最不合理且最為瘋狂的)。而這就是團隊里出現越來越多屠夫的原因。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後來,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又提出了「路西法效應」,證實了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的判斷能力,結果是,天使也可能墮落成惡魔,好人也可能變成壞人。

那麼,如果抵制黑羊效應呢?如果你很不幸的成為了「黑羊」,請找出你成為黑羊的契機(什麼事情讓你成為眾矢之的),想方設法讓屠夫明白錯不在黑羊或者並不是太大的錯誤,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對黑羊的看法。

並且,此過程不宜太激進,也不宜太緩慢。黑羊要明白自己的處境,不能太過強硬,也不能太多軟弱,重要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黑羊效應:群體意識可以降低個體判斷力,好人隨時可以變成壞人

相信每一個心存善念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宰殺「黑羊」的「屠夫」。團隊中需儘可能的減少去個性化的程度,使團隊中每個人的責任分工明確,並處在他人監督之下,讓每個人都難以逃避自己的責任。

每個天使的內心都住著一個惡魔,我們要做的是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同時,盡量不要去傷害別人!黑羊效應告訴了我們,這個世界上,不需要,也沒有真正的好人,我們只需要做到問心無愧即可。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黑羊效應》

《社會心理學導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專家: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屬於一種病態心理
孩子被欺負後,家長該不該支持孩子打回去?心理學家的答案很明確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