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2歲孩子飲食結構要科學,繼續多吃奶或不再吃奶都是片面的

1-2歲孩子飲食結構要科學,繼續多吃奶或不再吃奶都是片面的

(本文章為「一同成長的粑粑」第376篇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1~2歲的孩子,處於嬰幼兒階段。爸爸媽媽們應該繼續保證1~2歲幼兒獲得生長發育必須的營養和熱量,應該為他們安排合理的科學的膳食。

這個時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吃各種食物,諸如:乳類、穀類,魚、牛肉、蛋、蔬菜和瓜果等等,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兒童成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如果孩子經常吃甜粥、糖饅頭,食物中僅是碳水化合物,可能吸收到足夠量的蛋白質和鐵,但缺乏較高質量的營養;如果小兒經常吃牛奶、蛋、巧克力營養豐富的食物,而不食用蔬菜及水果,結果造成熱量過剩,而礦物質維生素不足。

幼兒食物一定要多樣化,把主要的食物合理分配到一周或一天各餐中,給幼兒制定一周乃至一日的食譜。還要給幼兒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

1歲至1歲半小兒每日三餐,兩次點心;1歲半到2歲的嬰孩每日三餐四次點心。只有這樣,才有益於幼兒的健康發育。

有些年紀大的人,如:奶奶、姥姥等,認為孩子小應該多吃奶,故而每天仍給孩子吃4~5次奶,僅給1~2次飯。有些年輕家長則認為,孩子長大了,奶類的營養對他們來已是微不足道,應該跟大人一樣吃飯,奶可吃,可不吃。上述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

在嬰兒期(0~1歲)的孩子應該是奶類為主的飲食結構。進入幼兒期(1~3歲)後,由於孩子能走了能跑了,活動量較嬰兒期明顯加大,對能量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要求都隨之有了很大增加,顯然以奶類為主的飲食結構已不能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應逐漸向以三餐為主的結構過度,但奶類不能不喝。爸爸媽媽們還應該保證幼兒每天進食2次奶,一天約400~500毫升。因為奶類提供了幼兒生長不可缺少的優質蛋白和各種營養素,又是鈣質的最好來源,骨骼生長離不開足夠的鈣。

1~2歲的孩子身體正處於快速成長發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各種營養更不單一,要均衡,爸爸媽媽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的飲食結構合理科學。

歡迎關註:「一同成長的粑粑」,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0-18歲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孩子出現遺尿大多是這些原因,要治癒小兒遺尿也少不了父母的耐心
孩子的成長不能營養不良,但這些營養過剩的行為也不可取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