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清朝士兵衣服上寫的「勇」、「兵」是什麼,因何而來?

清朝士兵衣服上寫的「勇」、「兵」是什麼,因何而來?

在電影、電視劇或者其他珍貴的影像資料中,我們經常能看見清朝的士兵衣服上寫有「兵」、「勇」等字樣,那麼這些人究竟是什麼人,為何又有這種區別呢?

原來他們分別屬於清朝的兩支不同部隊。清朝的軍事武裝分為「正規軍」和「民兵」武裝。

清朝的正規武裝,一般為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是清朝的核心武裝力量,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人八旗。這些士兵在清朝前期戰鬥力強大,主要是防禦京城和附近地區。由於他們的特殊身份,所以他們的地位很高,後來這些人沉浸於奢靡的生活,逐漸墮落,戰鬥力自然也變低了。

而綠營軍則是清朝數量最多的武裝力量,在清軍入關後,感覺僅靠八旗不足以征戰天下,於是徵召了漢人士兵,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所以又稱綠營軍。一般我們看到的衣服上寫有「兵」的人,就是指這些士兵。

「民兵」也就是鄉勇,出現於雍正年間,一般衣服上寫「勇」的士兵,就是指這些人。他們並不是常規部隊,需要維持和訓練,一般是有地方叛亂或者戰事發生時,臨時召集起來的,臨時武裝。這些軍隊由於是臨時召集的,所以在任務完成後,也就地解散。由於他們的臨時性,所以他們的戰鬥力與「兵」相比,自然是比不過的。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由於八旗軍不堪重用,綠營戰鬥力不足,於是清朝允許地方政府官員招募私兵。因此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就應運而生。這些私人武裝雖然是以地方命名,但是也是「勇」的一部分,所以有一些衣服上仍有「勇」字。特別是曾國藩的湘軍,還被稱為「勇營」。

所以在清朝晚期,原本是臨時部隊的「勇」逐漸取代了正規部隊的「兵」,稱為了清朝軍隊中的重要力量,並且逐漸地配置上現代武裝,成為了中國近代軍隊的前身。但是因為臨時徵兵這個體制的存在,所以在近代的對外戰爭中存在著弊端,不論是湘軍還是淮軍,最終都逐漸沒落,直到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的「陸軍」,才徹底進化成了近代化的部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扒婆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女子12歲嫁給皇帝,為他生下3子,皇帝駕崩,她被拉去殉葬
他為了國家而犧牲手臂,英雄事迹被寫入課本,原來竟是個殺人犯

TAG:星扒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