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讀過不少馮延巳作品的人,一定知道他的詞很多都是在寫自己的閒情逸緻,文人氣息特別濃,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他的《鵲踏枝》


六曲欄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翠綠色的楊柳依偎在曲折的欄杆旁邊,春風是那樣的輕柔和煦,那如絲如縷的楊柳在春風中徐徐擺動,就像在賣弄它們的身姿。是誰彈奏起了箏,把安棲的燕子都驚醒了,雙雙穿過帘子飛走了。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之過了幾天,放眼望去已經是落絮紛紛了,每當杏花盛開的時候,它們正是最為嬌艷的十分,這個時候卻下起了一場清明雨。在這份如此深沉的幽情當中,她只好沉睡,就在她熟睡之時,卻被窗外那清脆的鶯啼聲驚醒了,美夢也被打碎了,再也無尋處了。

這首詞寫的是閨情,很多地方都在寫景卻又飽含真情實感,這樣的感情又襯托出了景色。上闋作者首先寫春光,「六曲欄干」這三句把庭院的春景刻畫的生動形象。那一曲一曲的紅欄杆,被碧綠色的柳樹環繞起來,楊柳隨著春風搖曳著,如絲如縷,在夕陽的映襯下輕盈飛舞,好一個靜謐柔美的春日景色。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偎」字把人工景物和自然景物的和諧表現了出來,「展」字更把柳條的妖嬈刻畫得十分形象。這首詞的意境,就是在這一片清雅且柔和的景物中被烘託了出來。

「誰把」這兩句作者首先從聽覺寫起來,本來環境十分寂靜,突然傳來了箏聲,正在閨中安睡的燕子,都被箏聲驚醒了,然後它們雙雙飛走。詞人把這樣的景象寫的十分優美,也很細緻,每一個細節都刻畫得特別細膩,生動地展現出春日的明媚,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十分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引出一個豐富的情境,把讀者帶了進去。箏聲之後並沒有露出彈箏之人,卻寫了燕子雙飛,以此來襯托彈箏者的孤獨,沒有知音。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上闋作者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來描寫。先寫箏聲的凄婉,然後寫成雙離去的燕子,它們穿簾而去。這樣的所見所聞,把詞人內心的孤獨和惆悵全都勾了起來,為後面的抒情做了鋪墊。

下闕作者開始抒發傷春之情,開頭三句寫詞人所見的景物,都有遊絲、柳絮和杏花。詞人之所以刻畫這些景物是為了暗示春天即將失去,依然是由景物開始的。「滿眼」這個詞凸現了人,這是從閨中人的視線來的。「遊絲」和「落絮」這兩個景物都是比較經典的春愁意象,「滿」和「兼」更能表現出主人公內心的無奈,突然下了一場雨,還是清明雨,把院落裡面的杏花全都打亂了。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濃睡」這兩句結尾寫的是女主人公因為從夢中驚醒而後引起的煩悶情緒。一個「亂」字暗示出閨中人心情的沉重,她到底做了什麼夢,詞人並沒有詳細說明,這更耐人尋味。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個夢一定是女主人最想要做的事情,她在現實中沒有實現,在夢境之中實現了。

夢被驚醒,她沒有辦法重新回到剛才的夢境,於是她很無奈,也很生氣,把這一切都怪罪在了黃鶯身上。這個時候,不管是明媚的春色還是雨景,都無法進入女主人公的眼帘。

讀馮延巳的《鵲踏枝》: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整首詞詞人先從寫景開始,最後寫人。寫景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極具變化,寫人先從行動抓起,然後寫心理,全詞語言明麗,用意委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嬌 的精彩文章:

柳永作不少懷人詞,而這首《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更訴盡悲愁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