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7歲男孩跳橋身亡,你批評的方式,跟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

17歲男孩跳橋身亡,你批評的方式,跟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

文:小河老師

自殺的背後,也許是習得性無助

昨天晚上,小河看到了一條令人心痛的視頻。

上海一名17歲男孩,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回家的路上遭母親批評,車子在經過上海盧浦大橋的時候,男孩突然從車裡衝出來,從大橋跳了下去。

整個過程,不到5秒。男孩跳橋的那一刻,沒有半分猶豫。

孩子當著母親面跳橋輕生,因為沒能來得及抓住孩子,這個母親捶地痛苦,令人扼腕!

新聞一出,底下十條留言中至少有6條寫著:

「現在小孩抗壓能力不夠強?!」

「一看就從小得寵,怕事!」

「這個母親會一輩子活在自責中,太痛苦了......」

看到這一條條扎心的評論,有人說他行為過激,有人為其痛惜。

我們這些旁觀者,永遠不知道新聞中,孩子被家長批評「幾句」是哪幾句,有沒有刺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別總說現在的小孩被教育的多脆落了。有可能這次明明是同學的錯引起的衝突,老師家長的不理解不信任導致內心的失望造成的。

人類懼怕死亡是天性,對於17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所有一切從此結束。當他決定去選擇死亡的時候,在那一刻絕對是極端失望的。

孩子把自己最難承受的事情,分享給自己最親近的人,最終得到的不是寬慰,而是冷語相對。

有時候,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堪負重。前面的一切他都能承受,可是你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他終於承受不住了。

有時候,或許,死亡比痛苦更舒服.....

家庭教育的起點,是人活著

知乎上有個提問:怎麼面對父母的打擊式教育?

點贊最高的一條回答:「我爸媽如今50多歲了,每當我提起小時候對我的傷害,他們會矢口否認,甚至說『是為了我好』。

但是當自己再做錯事,父母指責自己的語氣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樣。

我已經不奢求父母能改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設置好自己的心理防線,不讓父母的言語再傷害到自己。」

可惜太多父母都不知道這一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只會去罵去責怪,很少去關懷,以為孩子越打壓才會越優秀。

可一起起的悲劇,就在這種高壓的教育手段下發生了。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天約有685人自殺,其中5-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90%的自殺因素與錯誤的家庭教育方法手段有關。

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生命的完好存在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如果人都死了,還談什麼教育?

批評不是辱罵,不是責備,更不是嘲笑

魏坤琳說,「影響孩子成長的不是批評,而是錯誤的批評方式,如果方法正確,孩子不僅不會受挫,反而因此得到成長。」

在《少年說》里,一個女生叫袁璟頤,每次成績出來,父母經常拿她最差的一門說事,你看你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吳迪會跟你做朋友?

站在勇氣台上的璟頤,極力尋求媽媽認可,喊出來自己的心聲:「孩子不是只有比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不不看一下呢?

然而,面對孩子的呼聲,袁媽媽似乎很「冷漠」地回懟:「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里,不打擊就會有點飄。

那一刻袁璟頤情緒更失落了:「你們一直打擊我,我就會認為自己很差。

可是台下的袁媽媽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當她說到「我的對比很客觀沒有問題,跟人比較是敦促你養成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璟頤失望到直接跑下勇氣台。

孩子再小,也在時時刻刻努力維護那顆小小的自尊心。當眾批評孩子,孩子會感覺沒有面子,心裡想的只是趕緊逃離這個讓人窘迫的情景。

可憐又可恨的父母一直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卻一直在等父母的道歉。

宋丹丹帶著兒子上節目,吃著別人做的早飯,宋丹丹說了一句:「我感覺自己生了一個廢物。

看似無心的玩笑話,但對於一個已經28歲的男人而言,被自己的母親形容成「廢物」,他的自尊和心情,該如何安放?

家庭教育失敗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表層上的言語攻擊;

而在於父母常常被憤怒、失望、焦慮等情緒所裹挾,批評孩子起來口無遮攔,更談不上注重方式方法。

殊不知,這種狂風驟雨式的語言「敲打」,就像一場暴力,打碎的是孩子的心。

教育孩子,往往需要恩威並施

賞識和批評,兩者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需的教育和溝通方式。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

想要讓孩子的未來有出息,家長應學會閉上挑剔的眼睛和嘴巴,睜開發現優點的眼睛,張開欣賞和比表揚孩子的嘴巴,讓孩子在我們的認可、肯定和鼓勵中成長。

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孩子得到讚美和信任的時候,他就會增強自我價值,努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就事論事,言簡意賅,點到為止。

盡量避免使用過於直接的詞語,或者可以客觀地指出孩子的問題,並且提出改善的建議。但千萬不要把偶爾的錯誤上升至孩子的個人品質。

哪怕是孩子在表達對你的不滿,也要試著心平氣和的傾聽下去。

那麼孩子以後再遇到任何困難,也願意找家人傾訴,吸取他人的意見,也會從正面的角度去想怎麼樣解決。

孩子被父母帶到世上,本身就是不由自主。既然選擇把這個生命帶到人世間,就要做好為他負責的準備。

天使沒有眼淚,願世上的每一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很多父母不知道,會追星的孩子也許更優秀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