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風華建築,叫做我們來自永寧老街
永寧的輪廓
附著在一磚一瓦間,藏匿於一木一石里
即使經過厚重的歲月累積,被反覆雕琢
依然可以窺見曾經的鮮活瑰麗
煥發出厚朴氣息的老街
隨處可見精湛的建築技術工藝
就像熙寶樓、大夫第等位於老街上的建築們
他們正在用自身的特色構造
向來人一一訴說著
曾經的風華
1、熙寶樓
熙寶樓是永寧街上保存完好的幾棟番仔樓之一,現為公益圖書館。屋主陳煥熙老先生為旅菲華僑,熙寶樓是典型的閩南紅磚番外樓風格。
不論是門口採用多種花磚拼成紅磚牆,亦或是二樓陽台典型的閩南嵌名聯,更甚是山花及屋檐上的剪黏裝飾,無不在彰顯訴說著永寧往昔的昌榮繁華。
▲花磚牆
▲二樓陽台楹聯|嵌名聯
▲剪黏滴水獸
2、鰲西宮
永寧衛被分成32個埔鏡,而鰲西宮就是西門秀山鋪的守護神廟。
鰲西宮大門外的石牆均布滿了栩栩如生的石雕作品,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從永寧寺廟建築的營造工藝也可以反向窺探永寧繁盛的宗教文化信仰。
▲石雕和彩繪
3、紅磚牆
▲紅磚牆
閩南傳統民居異於其它地區民居,普遍使用紅磚紅瓦,形成獨有的"紅磚建築"與"紅磚文化"。
這面紅磚牆上的窗欞變化多端,雖破卻不失藝術韻味,簡直可以作為永寧特色的紅磚寫真背景牆。
4、林氏祠堂
林氏祠堂是林氏一族的象徵,也是一座大量運用了閩南傳統建築工藝特色的宗祠,如燕尾脊、剪黏裝飾。
林氏祠堂的燕尾脊飛揚挺拔,俊逸的燕尾好似剪出了歲月。紅的綠的黃的,各種裝飾,龍飛鳳舞,傳神至極,直叫人驚嘆閩南人的鬼斧神工。
▲燕尾脊
▲花草剪粘裝飾
5、大夫第
大夫第位於永寧西門外的林氏宗祠旁,坐北朝南,前後三落,建於清嘉慶年間。
如今它的四周被高大建築包圍,門前圍牆也已經倒塌,但余留建築仍在訴說著當初的豪華氣派。無論是金紋木雕還是塌壽門楣木刻,都顯現出傳統建築的精髓。
▲籠扇
▲金紋木雕
▲塌壽門楣木刻
6、西門土地公
土地公雖是基層神仙,卻十分受民眾喜愛。在民間信仰盛行的閩南一帶,從寺廟的整體建造上更是可見一斑。紅磚牆、八角窗、泥塑仙人等,工藝精良,美輪美奐。
▲八角窗
▲屋脊上的泥塑仙人
7、晏公廟
中國民俗信仰因地域廣泛,流傳長久,眾多神靈的由來與稱呼常有多個版本,晏公信仰也不例外。
永寧的晏公傳說是明朝朱元璋時期因以「晏公旗」平浪助皇帝平安渡江而受封都督平浪侯王,他也是當地人眼中保護航海人的「平浪侯」。
在晏公廟外明顯可見的是造型突出的竹節窗,竹節窗是古民居建築風格中的一大亮點,有著節節高升、高風亮節的寓意。
▲竹節窗
8、英蘭樓
老街上典型矚目的中西結合式的小洋樓。紅磚洋房詩情畫意,宛如一位少女。
清晰可辨的英文字母煥發出獨特的氣息,拱券外廊與釉面陶磚窗相映成趣,美觀和諧。在老街上,這樣的建築可以說是極為罕見的。
9、萬通號小布莊
陳海彬 攝
當年永寧最為風華雪月的場地,二樓為娛樂場所。即使如今破敗不堪,依然可以從僅存的遺迹中窺見過去的點點帆影。
萬通號小布莊的招牌則是老街唯一保存下來的民國招牌。
▲毛主席萬歲字眼
▲柱間、檐下裝飾
▲招牌
10、老街郵局
最為特色的是此棟房屋的建築結構是遞進式的。有利於房屋的採光,且不會相互遮擋房屋視線。山花以及柱頭裝飾都可以看出工匠精湛的技藝。
▲山花
11、五顯廟
五顯廟牆上的精美彩繪,複雜多樣。
▲天棚彩繪
12、合益米行
最有名的米行,傳統手巾寮的建築,層層有陽台。門聯以「合益」二字為頭。
相傳合益米行的掌柜在即將去世之時,當著兒孫的面將平日里窮人賒賬的記賬本都燒掉,意在告訴後人,人走了,便把這些人世間的帳都帶走,不要增加別人的負擔。這體現了掌柜的博大胸襟以及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在永寧一時傳為佳話。
▲嵌字門聯
13、迓春暉
迓春暉是典型的紅磚番仔樓,目前算是永寧保存較為完善的一座番仔樓。
隨著時代變遷和人事滄桑,迓春暉略顯陳舊,但多處建築細節風韻猶存,洋樓的磚雕、陶塑以及彩繪裝飾林林總總布滿了整面天花板,琳琅滿目。無處不精緻,無處不講究。
▲山頭
▲磚雕|陶塑|彩繪
14、霞源古厝
霞源古厝是富有閩南特色「皇宮起」的建築,為三進三開間帶雙護廊的結構,十分富庶。
即使大宅第在歷史的洪流里遭到破壞,木柱已經龜裂,但石柱珠保存完好,上面有精美的花鳥雕刻。但從遺留的石雕木刻仍可看出主人建房伊始的用心。
▲木雕
▲柱珠|門檻前石雕
15、蘊藻流芳
這棟民居在閩南僑鄉儘管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但從多種多樣,寓意豐富的天棚圖案,還有色彩艷麗豐富的花紋牆磚以及形態各異、活靈活現的滴水獸都寄託了主人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
▲天棚圖案
▲彩色花紋牆磚
▲瑞獸出水口
這些被時光雕刻的院落建築
每一處都展現出永寧的百年過往
工匠師承不同,所表現出的形式也不同
如此輕盈卻又如此厚重
她古樸又鮮活的
等待著別人的賞識
*註:參考文獻 | 《永寧古民居》
圖文 | 雞蛋仔/Mokochen
編輯丨雞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