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於末世王朝來說,幾代皇帝中,為何選不出一個力挽狂瀾的明君?

對於末世王朝來說,幾代皇帝中,為何選不出一個力挽狂瀾的明君?

其實明君與否都是形勢使然,盛世的明君未必都明,但是風來了豬都能起飛,末世的皇帝未必都是昏君。但是風去了豬摔死了。

真實的歷史其實不像故事中的歷史,故事中的歷史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一個人可以挽救乾坤於既倒,評書中經常有敵軍圍困城池,然後來一員大將,力殺四門然後解了圍城之困。

但是真實歷史中,將軍重要的職責還是指揮,指揮軍隊縱橫捭闔,而不是身先士卒單挑敵將。

《三國演義》首創的單挑模式,和歷史中的真實還是有出入的。一個將軍再能打再能殺,殺死幾十上百名士兵也就是極限了,但是對大局無關痛癢。明君,也是這樣。如果朝廷整個大局是亂糟糟的一團,人心向背,即使皇帝再明,也於事無補。

對於末世王朝來說,昏庸的君主就像一劑慢性毒藥,讓這個王朝逐漸走向凋落。

英明的君主就像一劑虎狼葯,吃下去短時間內能看到效果很好,但是由於身體已經被掏空,所以虎狼葯下肚,很快也變成要命的毒藥。

我們可以拿唐朝來舉例。唐朝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王朝,因為它曾經是最為輝煌的王朝,也是曾經最讓人值得頌揚的王朝,可是正是這個王朝,幾乎歷代王朝的弊病都曾經在這個王朝的身上出現過。

帝王昏庸、朝堂黨爭、宦官專權、藩鎮格局這四個主流因素可以間接的看到很多王朝滅亡的原因。

唐王朝的覆滅的導火索大概可以延續到玄宗皇帝的後期。因為正是玄宗王朝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安之之亂之後,整個唐王朝形成了新的格局:中央政權(唐王朝)VS地方不可控勢力(藩鎮)朝堂政權(大臣)VS朝堂宦官地方可控勢力VS朝堂宦官。這種層層制衡的格局也讓唐王朝在藩鎮割據、內部損耗之中走向了覆滅。為了會走向覆滅?

一個王朝的弊病往往都是從中央到帝王慢慢延續下來的。從帝王---朝堂大臣---平民百姓這種階層關係層層遞減的,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所受到的傾軋最小,而處於食物鏈底層的窮苦大眾則受到的傾軋最大。

在這種弊端頻發的末世王朝中,並不是出現出了中心之主,而是即便出現了中心之主,仍然無法挽救一個生命垂危的王朝。

拯救一個身患癌症的病人並不是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夠實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射鵰英雄傳》里黃裳和武松在同一時代,誰厲害?說出來你別不信
周芷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漁家女,怎麼成為絕世武功的一派掌門的?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