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曾經觸動人心的照片,背後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

曾經觸動人心的照片,背後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

不少人可能有過疑問,「大眼睛女孩」、「大鼻涕男孩」、「小光頭」......這些曾經觸動人心的照片,背後的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他們生活得好嗎?那張照片對他們的人生有什麼改變嗎?

1991年,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拍攝了一組「我要讀書」的照片,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個小女孩,手裡握著筆,齊肩短髮,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著鏡頭。其後,這張照片被選為希望工程宣傳標識,也讓照片里這位普通的農村女孩蘇明娟的面孔被全國人民熟知。也正是這張照片讓蘇明娟這個普通的農村女孩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大眼睛」。

蘇明娟絲毫不知道,從1989年10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始,直到1992年4月,總計收到捐款1200萬元。然而從1992年4月起,自從「大眼睛」被確定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後,短短8個月內,該基金會收到的捐款迅速突破億元。

1996年4月25日,13歲的蘇明娟和其他9位曾經因《中國青年報》報道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的新聞人物,被邀請到中國青年報社,與報社的編輯記者共同慶祝創刊45周年。

在留言簿上,身著淺黃色童裝的蘇明娟,認認真真寫下一句話:「我感謝《中國青年報》和報社的叔叔阿姨們。」

此後,來自海內外大量的匯款單寄往安徽省金寨縣,附言中都寫著「捐給大眼睛」。蘇明娟的家人與當地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同志商定,以後凡是匯給「大眼睛」的捐款,都視為寄給「希望工程」的。

1999年,一個題為「攝影在我們的記憶中」的大型調查,在攝影圈兒內評選。在過往百年的照片中,攝影家們普遍把「希望工程」的「大眼睛」排在了首位。

幾乎同時,中央電視台也面向全國觀眾做過一次類似的調查,有93%的被調查者表示知道「大眼睛」,同時也知道由這雙眼睛所代表的「希望工程」。

2006年11月23日,在北京華辰秋拍會上,「希望工程」的這幅標誌性影像,拍出了30.8萬元。將拍賣所得的全部在西藏捐建一所希望小學。

作為「希望工程」曾經的受助者,如今的蘇明娟已經完成了從受助者到資助者的角色轉換。念大學時,她就要求把每學期定額發給她的900元生活補貼轉給其他貧困生。現在一直堅持每年向希望工程捐款1000元救助大學貧困新生,從未間斷。

2018年,當選為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還曾在參加工作後,把領到的第一個月工資全部捐給了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

現在的蘇明娟再也不是那個怯生生的孩子了,但她的很多品質仍讓大家記憶猶新。

「大鼻涕」男孩胡善輝的成長軌跡:照片發表後,一個廣州上大學的女孩每個月給男孩資助5塊錢,持續了一年,陸續有很多人提供幫助;後來,他參軍入伍,退伍後成為了濟南高鐵站的一個客運員,然後開始捐款資助貧困孩子。

事實上,從一名留著鼻涕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名軍人再到一名鐵路人員,胡善輝的故事裡有許多感人的細節。

在央視《瞬間中國》的節目里,胡善輝講述了照片「大鼻涕」拍攝時自己的狀況:「照片拍攝於1991年冬天,教室沒有玻璃、四面透風,我流著鼻涕,手插到兜裡面,那可能是我家庭最困難的時候,棉襖上有很多洞,都是放學之後上山砍柴被剮蹭的。」

在數十位好心人的捐助下,胡善輝讀完了初中,「這個階段我要感恩的人實在是太多。比如房姐姐,她自己還在上學,卻每個月擠出5元的生活費匯給我,那時候的5元可以說是筆『巨款』了;還有路大哥,他既有愛心也有細心,給我們捐助了很多新衣、新鞋等生活必需品,還用『知識改變命運』鼓勵我們……」

胡善輝說,按照原本的生活軌跡,他的人生應該是:讀到小學畢業就得輟學,然後做一個滿臉鼻涕的放牛娃。

後來,他說,「我想成為一名軍人」。

讀完初中後,胡善輝沒有繼續學業。「首先,父親大病一場,家裡條件雪上加霜,我不能眼看著家人受苦;另外,我有一個夢想有待實現,在我眼中這個夢想更為寶貴。」在短暫打工以貼補家用後,胡善輝毅然走向了夢想之路——應徵入伍、報效祖國。

2002年,胡善輝入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入伍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和很多中國男兒一樣,綠裝鋼槍、熱血報國是我的心底夙願;第二,我曾收到一個好心人的捐款,沒有署名,來自軍營。」

2002年底,胡善輝正式穿上了軍裝。他用近乎虔誠的態度擔起戰士的職責,力求盡善盡美,成為了一名優秀士兵:先後榮立三等功1次、嘉獎4次、優秀士兵7次,

此外,他心裡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卻得到了社會的關愛,該如何去回饋社會呢?

胡善輝介紹,2003年,黃河大水泛濫,自己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進駐黃河大堤,抗洪救災,那段經歷讓他與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讓他深深感受到,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也更加懂得了奉獻的意義。

2016年,在部隊工作了14年的他,轉業到了山東濟南鐵路系統,他說,選擇這裡是希望能夠服務萬千旅客。「比如春運時期,有很多農民工返鄉,很多老人沒坐過高鐵,我們要給他提供幫助,讓他們能夠跟家人幾時回家團圓過春節」。

圖自中國青年網

濟南西站還專門成立了#善輝在線幫#的網路話題,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旅客。

胡善輝表示,自己如今的轉變不僅僅體現著人們的關愛,更見證了祖國發展的步伐:

「我從一個渴望讀書的窮孩子,成長為新時代的高鐵青年,從我身上見證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從貧窮落後到繁榮富強的步伐,在這一進程中,無數像我一樣孩子的命運,也隨著希望工程,隨著扶貧攻堅,隨著40年偉大變革獲得新生。」

在胡善輝心裡,那張照片雖然沒有直接改變他的人生,但卻給了他人生奮鬥的目標和希望,「我的人生和夢想將向著高鐵一樣,向著遠方不斷延伸。」

來源:國防時報綜合

編輯:橘子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應徵青年進軍營 攜筆從戎為國防
一樣的愛國情懷,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