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政府監管機構發現F-35的備件存在更多問題

美國政府監管機構發現F-35的備件存在更多問題

據《空軍時報》報道,根據政府的一份新報告,全球只有大約一半的F-35在2018年的8個月內準備好飛行,有30%的飛機還在等待備件。

在過去幾年中,國防部通過改進其與F-35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的訂購、儲存和維修備件的方式,尋求提高其任務能力。然而,政府的調查結果暗示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

政府問責局的報告顯示,4月25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在2018年零部件短缺是如何影響F-35的可用性和任務能力率,大多數數據集中在五5月和11月合同期限之間。

「2017年,我們報告稱,國防部正面臨著減少戰鬥機準備狀態的挑戰,包括在其倉庫中維修F-35部件的維修將延遲6年,以及F-35機隊出現的重大備件短缺,但是大約20%的時間都在飛行。「報告中說。

「根據總承包商的數據,從2018年5月到11月,由於備件短缺,F-35飛機在29.7%的時間內無法飛行,」報告說,「具體來說,F-35供應鏈沒有足夠的備件可以保持飛機有足夠的飛行時間來滿足作戰的要求。」

根據當時的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去年秋天的要求,這種缺乏可能使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更難以在2019財政年度末達到80%的任務完成率。

由於行動敏感性,去年軍方服務部門已停止為飛機提供飛行任務費率。然而,政府報告提出的數據表明,由於馬蒂斯的訂單,使得進展停滯不前。

從2018年5月到11月,任務能力——衡量一個中隊擁有多少架飛機至少可執行其中一項任務,在所有版本的F-35中徘徊在50%左右。

但是,當政府報告評估了多少架飛機完全具有任務能力——這意味著它們已準備好完成所有任務後,所有版本都不能滿足60%的目標。只有2%的F-35C航母起飛和著陸版本達到了完全任務的能力,F-35B為16%,F-35A為34%。

美國政府懷疑這些飛機能否在今年達到80%的任務能力目標,而且這對於國防部未來幾年資助備件的計劃更為關鍵。

政府部門打算購買「足夠的零件,以便根據部件的可用性使其約80%的飛機具備任務能力。」然而,該計劃結構可能只能產生70%的任務能力,政府部門說,因為它只考慮了飛行線上的飛機,而沒有包括長期維修中的飛機。

零件短缺問題

像所有複雜的問題一樣,F-35備件短缺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這是由許多因素驅動的。

政府部門表示,國防部仍然有「有限的能力」來修復損壞的零件,但造成積壓的4,300個零件仍然需要解決。他們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來修復應該在兩到三個月就應該修復的窗口。

F-35備受詬病的自主物流信息系統(ALIS)旨在跟蹤零件並自動生成和加快工作訂單的流程,但政府部門指出,該系統仍需要飛行員手動以完成任務。

供應和維護人員列舉了諸如「丟失或損壞的電子備件數據」、有限的自動化和由於ALIS的子系統之間沒有正確通信而導致的問題,等等

政府部門表示,由於F-35仍然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機型,他們需要時間來評估哪些部分比以前估計的更加失敗——這也是國防部正在取得進展的領域。

「國防部已經確定了造成飛機能力下降的特定部件短缺,並正在制定短期和長期解決的方案,以增加這些部件的數量和可靠性,」報告說。

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是在F-35的機艙上使用塗層,以幫助它保持其隱身特性,目前已經發現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剝落,從而對檐篷產生了更高的需求。

政府部門表示:「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該計劃正在為冠層尋找額外的方案,並正在考慮改變設計。」

但是,有點自相矛盾的是,F-35已經飛行了足夠長的時間,以至於第一架飛機從生產線下線到最近製造的飛機之間存在顯著的零件差異。除了軟體的變化之外,政府部門還發現「機隊中至少有39種不同的零件組合」。

「根據政府部門的說法,國防部花了超過150億美元用於購買F-35,但他們現在卻為這些飛機提供足夠的零件方面面臨挑戰,」報告說。

一個問題是用於零件的F-35飛機的吞噬效應——部分是由購買者造成的。

政府部門表示:「從2018年5月到11月,F-35中隊以比服務目標高六倍以上的速度從其他飛機上拆除(即帶走)部件。」 「這些高比率的吞噬效應掩蓋了更大的部件短缺,因為F-35中隊的人員正在從已經無法飛行的其他飛機上拆下部件,而不是等待通過供應鏈交付新部件。」

在今年2月的一次採訪中,美軍第33維護小組的副指揮官Toby Walker中校告訴媒體記者,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的F-35維修人員已經停止從被拆除的F-35上拆下零件,結果卻看到了對任務能力費率的一些改進。

「我們不會不斷地將零件從一架飛機轉移到另一架飛機。我們應該依靠供應商來給我們提供零件,「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計劃。」

在一份聲明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已採取關鍵措施來提高零件供應,例如將一些供應商轉變為激勵公司達到目標,以及允許其他供應商實施的「主修復協議」。對其生產能力進行長期投資。

「這些措施已經開始帶來一個改變,我們預測會有進一步的改善。較新的飛機任務使用率平均超過了60%,其中一些作戰中隊一直保持在70%,「該公司表示。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自2015年以來每年每架飛機的成本減少了15%。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成本進一步降低到每飛行25,000美元,與其它飛機相比,同時可以提供卓越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行二次元 的精彩文章:

由大到小的F-15C,一遍訓練一遍擺拍
美停止向土耳其交付F-35!除非放棄S-400

TAG:飛行二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