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 篤於親 」 ,改善親朋關係

「 篤於親 」 ,改善親朋關係

「 篤於親 」 ,改善親朋關係 —— 一粟開啟為家人行善新征程

文:小謝、憲龍、慶慈

「 篤於親 」 ,改善親朋關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4月15日晚九點左右,一粟的劉憲龍和張昊倆同學,利用業餘時間去推廣並分別建了「日行一善」第999和1000群,至此,第一階段的一粟「日行一善」活動群已突破一千,參與者達一萬一千餘人。而薛老師與一粟老同學則建了1001-1004行善群,作為第二階段新日行一善的開啟之群。

以下是薛老師為這次行善群破千、開啟新征程所寫:

從1001群開始,一粟「日行一善」將在原有活動內容的基礎上,向更具體更深入的方向發展,開啟新的征程。南懷瑾先生說:「善的行為在中國醫學上,或依陰陽家來說,是屬於陽的、光輝的一面,是開發性的;而惡的行為屬於陰性的,它是收縮的、緊張的,會使自己起恐懼感、痛苦感。」所以,為了我們人生向陽向善、積善積德,具有光輝和喜悅,南老師倡導我們要日行一善,常起善念,常行善事。我們時常提起善念,把注意力盡量放在善的、正的念頭上,止於至善,心情自然愉悅。如能堅持,自然轉惡業為善業;善業成就了,就能達到福德圓滿、智慧圓滿。

一般人都有貪大求全、好高騖遠、捨近求遠的心理,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實狀態其實就表現在自己身邊。真相是,我們通常對家人對身邊人是不接納的,總是看到他們有問題而很少反觀自己。於是,我們總想改變他們,總想讓他們按我們的意志來,甚至想控制他們,處處都要由我說了算,由我來為他們決定一切……幾乎我們人人都生活在這樣的人生狀態中,卻不自知不警覺;矛盾糾紛不斷產生,卻不知道根源在自己身上,反而去責怪家人埋怨別人,並由此而陷入糾結痛苦之中。甚至有一些地位很高的官員、財富很多的商界精英們,都不同程度存在這樣的問題,鮮有處理好五倫關係的。很多家庭表面平安,內里矛盾重重,很多人為了顧及面子和地位,在家鬧得凶,出門則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形成在家裡一個樣,在外邊又是一個樣的雙面人格狀態,過著矛盾痛苦的苦逼生活。

「 篤於親 」 ,改善親朋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路

南懷瑾先生曾經告誡學佛的朋友:「對家裡人都不好,對自己親戚、朋友都欺騙,還說是念了咒子就會成佛?哪有這個道理呢?」「學佛要度一切眾生,你的家人不是眾生嗎?你度得了嗎?自己家人都度不了,你還要度誰啊?」當有人向南老抱怨自己的父母脾氣好古怪,好難相處時,南老一針見血地指出「對呀!父母難相處,夫妻難相處,這些做不到,還想度眾生?父母不是眾生啊?丈夫、妻子、兒女不是眾生啊?欺人乎!欺天乎!自欺嘛!」關於對自己親人與對別人的關係,南老指出「對自己的親人父母都沒有盡到愛心,對別人,對怨家,那就更不用說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與親人相處、與家人的關係,才是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因為在家裡是最安全的,你不必也無法裝逼;而在外邊在社會上,面對外人和同事,你知道是不安全的,得罪人家是要付出代價的,是影響自己前途和形象的,所以一定會拿出裝逼的面具,一副微笑禮貌或和善可親的樣子。特別是在師長或上司領導面前更是虛情假意,唯唯諾諾……這一切使得我們的人生和生活充滿了假象,人人幾乎都活在虛假里。不真實的人生一定活得很累、很痛苦,無論你地位多高、官職多大多有錢。這些改變不了你的實質。因此,很多有權有錢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成功」,其實自己的人生人格和生活品質一點也沒有提高。

所以,傳統文化講做人先從「事親」和「從兄」開始,意即「能夠愛自己的父母兄弟,自然能夠愛朋友;能夠愛朋友,自然能夠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儒家講愛是由近處逐漸向外擴充的,如果對父母都不好,對妻子兒女都沒有愛過,怎會愛別人、愛社會國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先「篤於親」,從親親之義出發,人人如此,整個社會風氣就會慢慢轉向仁愛,人人都會相敬相愛。

綜上老師所述,一粟第二階段日行一善的重點將以「篤於親」,向家人身邊人行善,與周圍人搞好關係以及做人做事為主。一個人如果不能與家人為善,不能與身邊人相處好,那麼你對外人、對朋友同事的好,充其量只是表面的禮貌而已。讓我們「日行一善」先從向家人行善,從身邊人做起、從關愛家人和身邊小事做起。如果人人如此,那就是造福家庭、利益社會,整個社會的仁愛風氣才有希望興起。

倡導「日行一善」是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的心愿之一。2014年9月,在薛健老師的帶領下,一粟積極響應古國治老師發起的 「日行一善」活動。在過去的近五年時間中,一粟已從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大本營的點點微光發展到全國各地,不斷在學校、社會上播撒善的種子。礦大作為「日行一善」活動的大本營,是建群推廣善行活動最多的地方,在校的一粟同學一直堅持著善行推廣活動及社會公益志願活動,日行一善的接力棒在一粟同學中一屆一屆的傳遞下去。一粟同學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善行,為這個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加溫情、和善。已經畢業離校的一粟同學也都在各自所在的城市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推廣善行,這就是一粟人的精神,善行、正能量一直在傳遞,付出著並快樂著。

一粟的長足發展離不開薛老師的付出、引導以及同學們的努力。一粟多是20到30多歲的年輕人,薛老師經常用南老的話警示大家:「為什麼學佛?我講你們好好先學做人。並不是拒絕你們,是為你們好啊,叫你們先把儒家的書讀好,把人做好;人的基礎不打穩,來學佛打坐,我看到十個有五雙最後都沒有好結果的。」所以,老師在一粟一直讓同學們把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經常考察同學們是否與家人關係改善了,做事是否有為別人考慮的觀念等等。更為重要的是,薛老師根據同學們的狀態,經常把發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做人做事活生生的例子拿來讓每一個人用切身體驗來觸碰,讓大家各抒己見討論,循循善誘。通過層層剖析一個個鮮活的個人實例,大家能夠真真切切看到別人的問題或是亮點,比照自身引起警覺。這樣既能學到更多東西,體會也更深刻。被同學們稱為「比教科書、講課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一粟獨創」。

「 篤於親 」 ,改善親朋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路

薛老師始終以南老師的教導和古老師的叮囑為一粟發展的航向。薛老師對同學們時時關注和付出,並時刻為一粟同學做著榜樣;大家都能感受到薛老師對同學們的殷切關愛,也更有動力和願力把這份關愛、付出變成善行傳遞出去;從對身邊人行善開始、從小事做起,不斷向社會傳遞推廣善行。1001-1004群,作為新日行一善的開啟之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天活動結束後,4個群的群員將成為新群主、新火種,不斷燃向社會。薛老師提出「日行一善,從對身邊人做起;利益社會,從身邊小事做起」的新理念,從對身邊的人行善開始,對家人好、關愛親人,慢慢擴大到對社會人行善、對所有人行善。每天想著行善,自然遠離邪惡和煩惱;每天想著行善、善念當頭,自然遠離負面能量和情緒,這是實實在在的利人又利己的事。

正如薛老師所說「行善利人利己,付出幸福快樂」。1000個行善群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讓我們心存善念,滿懷愛心,用實際行動將「日行一善」的精神傳遞下去,不辜負南老對我們後生的期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粟文化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學企業家研修班《國學與人生》課程報道

TAG:一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