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有座城市,很多居民出生就擁有法國國籍,這是怎麼回事?

印度有座城市,很多居民出生就擁有法國國籍,這是怎麼回事?

在印度出生,在印度長大,身材樣貌和印度人毫無二致,從沒去過法國,甚至從沒離開過印度,但他們的國籍卻是法國。在印度的一座城市中,就發生了這樣神奇的事。這座城市中,法語是通用語言,建築也多是法國風格,很多居民從一出生就擁有法國國籍,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座神奇的城市名叫本地治里,位於印度東南部的科羅曼德爾海岸,因盛產香料聞名於世。在印度,叫做本地治里的地區共有兩個,一個是本地治里中央直轄區,一個是本地治里市。本地治里中央直轄區是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下轄本地治里、亞南、加里加爾和馬埃四個地區。而本地治里市則是這個聯邦屬地的首府。這就類似於我國吉林省和吉林市的關係,兩級行政區一個名字,但下面所說的,只是本地治里市。

本地治里在泰米爾語中意為新村,歷史上一直是泰米爾人生活的家園,直到殖民時代來臨後,歐洲殖民者才成了這裡的主人。最先佔據本地治里的是丹麥人,為了繼續開拓東南亞的殖民地,丹麥人將本地治里開闢成了船隊的中繼站,並建立了殖民據點。丹麥衰落後,英法兩大強國逐漸取而代之。

在殖民時代,英國和法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當時世界的主旋律就是英法爭霸,美國還只是英法的嘍啰。為了爭奪霸權,英法兩國先在歐洲打了一百年,史稱英法百年戰爭。後來又跑到北美大陸爭奪殖民地,英國人控制了加拿大和北美十三州,法國人控制了路易斯安那和魁北克。總體來看,兩國不相上下,但實際上,英國人始終壓了法國一頭,因為英國人控制的都是沿海地區的土地,而法國幾乎都是內陸。

北美大陸瓜分完畢後,英法兩國又把戰場轉移到了印度,和北美相比,印度有著更廣闊的市場,而且印度還是歐洲通往中國的必經之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英法兩國都對印度虎視眈眈,幻想著打敗對手,獨吞印度。但印度就在那裡,就看誰下手更快,誰的實力更強了。

17世紀末,法國人趕走丹麥,控制了本地治里,並以此為基地,吞併了印度中南部的海得拉巴。法國人的野心一度非常膨脹,試圖建立以法國為主宰的法屬印度。不過很可惜,來得早,不如實力強,英國人於18世紀中期登陸印度,只用了不到五十年,就控制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區。此後幾十年,英法兩國打打停停,法國人陸續丟掉了海得拉巴和大部分沿海據點。到了19世紀後,英國取得了幾乎整個印度的控制權,而法國只剩下了本地治里等四個據點。

所以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通用英語,而本地治里一直都是法語區。印度獨立後,法國允許本地治里當地人保留法國國籍,根據獨立協議,印度也予以了承認,因此這些法籍居民的後人,從一出生便自然擁有了法國國籍。如今的法國,雖已失去了大部分殖民地,但在印度的本地治里,仍能感受到昔日殖民大國的影響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言 的精彩文章:

她是不丹國旗的設計者,父親是錫金國王,母親是中國人
印度獨立前夕,曾拉攏兩個國家加入自己,結果遭到斷然拒絕

TAG: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