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提出「死亡問答」,宰相冒死回答了4個字,皇帝晚年鬱鬱而終

皇帝提出「死亡問答」,宰相冒死回答了4個字,皇帝晚年鬱鬱而終

都說伴君如伴虎,君心難測,你永遠無法猜透皇帝的心思,只能暗地裡揣測皇帝的心意。而皇帝也為了自己的權威和地位,也不會將自己的心思時時刻刻表露在臉面上,為了考察臣子的忠心,他們甚至時不時會提出一些問題來考驗他們。

就比如宋朝時期,就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當時的皇帝某天心血來潮,問宰相:什麼最大?宰相冷汗一冒,正在思考怎樣回答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回答了四個字,逃過皇帝「死亡問答」,他的答案讓皇帝連連稱讚,晚年卻鬱鬱而終。這兩個人就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和宰相趙普。

當時趙匡胤問趙普,天下間何物最大?按照人們的理解,皇帝肯定是想讓我們誇誇他,正確答案應該是皇帝最大,但是趙普卻不是這樣想的。他明白,皇帝如果只是想要聽一些溢美之詞的話,就沒必要找自己來,於是他回答,「道理最大」。

這個回答看似普通,但是卻恰好符合宋太祖趙匡胤心中所想,於是他稱讚趙普答得好。很多人可能會很奇怪,趙匡胤武將出身,按理來說應該更加重視武功啊?為什麼他會覺得天下事物中道理最大,一般武將不是最討厭文官磨磨唧唧滿嘴大道理么?

其實,趙匡胤會有這樣的反應,恰巧就與他自己就是個武將有關。趙匡胤身為武將,還是推翻前朝的領頭人,他明白軍權的重要性,自然也防備著其他的武將,所以他決定抬高文官的地位,用文官來制約那些武將。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對於文人其實相當寬容。

在這種環境之下,文官們的膽子也大了起來,他們敢於向皇帝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不會像後世明清兩個時期的文官們一樣,生怕說錯一個字。就比如蘇軾,蘇軾雖然當時被卷進烏台詩案,遭到貶謫,甚至在這一時期一貶再貶,最遠甚至被貶謫到現在的海南地區。

但是他卻仍然保住了一條命,而且當時皇帝其實並沒有想要殺蘇軾,雖然像蘇軾一樣被貶謫的文人不在少數,但實際上,相較於明清時期,整個宋朝被處死的文人其實不算多。而且官員們也敢於提出自己的建議,就比如蘇軾的弟弟蘇轍還是個「愣頭青」的時候。

當時的皇帝宋仁宗為了表現自己的開明和大度,表示大家有意見的都可以提,自己正需要這種可以指出自己的意見,讓自己有機會改變進步的臣子。其實宋仁宗並不指望這些大臣們會給自己提意見,就算有人提,也不過是一些恭維的話語,自己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肚量。

所以一開始宋仁宗收到的意見都是什麼,「您最大的問題就是批改奏摺到深夜,沒有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這種表面批評實際恭維的話語,但是蘇轍卻認認真真地列舉出了四五條宋仁宗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並且有些言辭還比較激烈,希望勸告皇帝改正。

宋仁宗並沒有責怪蘇轍,還覺得這個小夥子不錯,人品好文章也言之有物,是個當宰相的人才。由此可見宋朝當時的文化環境是相當寬鬆的,在這種情況下,文官們的生存環境好了不少,他們敢於發言也敢於提出自己的建議,而宋朝也越來越繁榮。

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荒之使 的精彩文章:

元朝真的毫無作為嗎?有一巨大貢獻影響後代上百年,卻被人忽視
三個賭徒的賭局:1700人打4萬精兵,卻完成史上最驚險政變!

TAG:洪荒之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