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託孤後,諸葛亮軍政一把抓,如果劉禪不甘,結果會如何

劉備託孤後,諸葛亮軍政一把抓,如果劉禪不甘,結果會如何

公元223年6月10日,出身草根卻終成霸業的梟雄劉備,在白帝城長逝,臨終之前,他將繼承人劉禪託付給了丞相諸葛亮,並明言「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留下了一段君臣佳話。諸葛亮接受託孤之後,雖然沒有廢劉禪自立,卻也毫不客氣的,把軍政大權全部把握在了自己手中,劉禪與傀儡無異,就連下令充實後宮都不被應允。

不過,劉禪講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並沒有覺得諸葛亮把持朝政有什麼不對,反而為諸葛亮撐腰,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公開支持諸葛亮把自己架空。相較於之前派人刺殺祭仲的鄭厲公,滅霍光滿門的漢宣帝,以及後世將張居正鞭屍的明神宗,劉禪的做法實在難得。

然而,後世之人卻大都不這樣認為,覺得劉禪並非擁有大智慧,僅是性格怯懦,不敢爭也沒有能力爭。其實,大家持有這樣的看法,是受《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和「扶不起的阿斗」等俗語影響太深,如果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真實歷史上的劉禪,不僅不無能,還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仁君。

例如,諸葛亮去世之後,有人落井下石,他乾脆利落的剷除小人,避免了政局的動蕩,並趁機借緬懷諸葛亮的名義廢除丞相一職,為親政做準備;蔣琬掌政期間,他利用費禕對蔣琬進行制衡,蔣琬去世之後則把權力收回自己手中開始親政;亡國被俘之後,他一句「此間樂,不思蜀」,深得劉備「聞雷失著」的真傳,等等。由此可見,劉禪並非草包,反而頗有手段。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劉禪沒有選擇放權給諸葛亮,反而在剛剛登基的時候就打算親政,結果會如何呢?小編認為,最可能出現的結局有以下兩種。

一、諸葛亮主動退讓,退出權力中心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三國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問,為什麼劉備給了諸葛亮自立的機會,諸葛亮卻自始至終都沒有選擇取代劉禪。其實,如果我們翻閱史料,就會發現,諸葛亮並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是忠於漢室並試圖恢得漢室的,只不過他並不愚忠東漢皇室,而是在眾多劉氏子弟中選擇了追隨劉備,所以無論如何他都不會自立。這一點從他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主動「請自貶三等」,終其一生都沒有做出僭越之事,便可以看出。

鑒於諸葛亮的忠心,如果劉禪想要親政,他很可能不會過分堅持,反而會主動退出權力中心避嫌。這種情況下,劉禪能夠順利親政,雖然他一開始威望不及諸葛亮,但是因為諸葛亮本身支持他,他自己又天資仁敏,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差錯。只不過以劉禪的性格,大約不會主動北伐,以守成為主,借地勢之險休養生息,蜀漢的國祚或許會得以延長。

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當然了,如果劉禪與諸葛亮爭權,諸葛亮退讓的可能性並非百分之百,因為他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晉書》記載,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他都要親自過目,將國事完全交到才十七八歲的劉禪手中,他大約更難放心。

這種情況下,雙方會形成拉鋸戰——諸葛亮與朝中大部分人交好,荊州派對他唯命是從,益州派的代表人物譙周等人也與他交好,在政治上前途光明的蔣琬、費禕、董允等人更是他的心腹。劉禪能夠得到新貴的投誠,趙雲、魏延等人軍中大佬也會站在他這一邊,除此之外,與諸葛亮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大約也會橫插一手。

兩人爭權的話,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如果分寸拿捏不好,蜀漢的政局勢必會動蕩不堪,虎視眈眈的曹魏和東吳都不會放過這樣的良機,如此以來,可能會加速蜀漢的滅亡。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禪如果想要親政,未必鬥不過諸葛亮,甚至如果他從諸葛亮手中奪回大權,蜀漢的結局可能會更好。但是,當時的歷史局勢註定了,他們合則兩利,斗則兩敗,或許這才是劉禪主動退步的主要原因吧?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晉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關羽剛而自矜,敢怒斥劉備,遇上這三個人,他卻傲不起來
蜀漢五虎上將箭術大比拼,孰強孰弱?第一當之無愧,第五逢箭必中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