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因其艷麗的色澤,濃郁的馨香,高雅的氣質,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芳菲落盡的暮春孟夏之交,牡丹花華麗登場了。憑藉與生俱來的雍容華貴,力壓群芳的強大氣場,牡丹毫無爭議地成為傳統名花評選中的主角,多次斬獲「群芳之冠」的嘉名。在民間,人們早就將牡丹視為當之無愧的「國花」。

牡丹有木芍藥、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等眾多別名。其花色之豐富,據說有九大色系——白色、藍色、紅色、墨色、紫色、綠色、粉色、黃色、複色。且牡丹花開千萬朵,深淺濃淡各不同。其品類之繁多,可達三百餘種。其中,姚黃、魏紫、歐碧、趙粉被尊為牡丹四大名品。

說牡丹,不得不提唐朝。因為「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人們最初對牡丹的認識是從它的藥用價值開始。早在漢代,國人就以牡丹來治療血瘀病。而觀牡丹花的歷史,則始於南北朝。彼時,人們開始栽培牡丹用以玩賞,結束了「孤芳無人賞」的境遇。

冥冥之中,牡丹與唐代有一段心有靈犀的千古緣。到了唐朝,牡丹之大美終於被發現。是時,她大放異彩,成為萬人敬仰的花魁。可以說,牡丹與唐代彼此欣賞而又相互成就。他們之間的關係如同楷書之於唐朝。

君不見,歐、顏、柳、趙四體中有三體出自唐人之手嗎?楷書早已有之,但唐人成就、廣大之。牡丹亦然。

牡丹何德何能與偉大的唐代聯繫在一起,成為整個朝代追捧的對象?是她飽滿豐腴的身段,還是馨香馥郁的氣味,抑或是濃妝艷抹的花色、碩大無朋的花朵,又或者是富貴吉祥的寓意?我想,當兼而有之。她雍容端莊的姿態風韻與唐代的精神氣質配合的天衣無縫。

所以在唐代,它活躍在熙熙攘攘的牡丹花會上,戴在《簪花仕女圖》貴婦的頭上,融進了詩人的佳句。是的,唐人欣賞她、憐惜她,真正懂她。

唐朝是詩歌的時代,牡丹給詩人送去美艷無雙的視覺盛宴,養成了詩人的牡丹情結。詩人不吝讚美之詞,將它舉在雲端,寫下了多少吟詠牡丹的佳句,使她成為唐風華韻的絕佳代表。

君不見,所有的贊牡丹好句,如國色天香、人間第一、百花王等等盡出唐代詩人筆下。如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皮日休《牡丹》詩讚她,「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誇天下無雙艷,獨佔人間第一香。」

劉禹錫《賞牡丹》詩:「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就連白居易有諷喻意味的「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也從一個側面彰顯了牡丹的高貴。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感嘆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當然,也有人不喜歡牡丹,認為她太過嬌艷,過於媚俗。說其嬌艷則可,謂其媚俗則不可。有人認為,牡丹似沒有性格,純屬誤解。她不似芍藥般妖艷,也不似蓮花般無情,她有著自己的真性情。

民間流傳的牡丹被貶的故事也發生在唐朝。據說,武則天成為女皇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敕令長安城的百花於春天齊放。百花中的杏花、桃花等花紛紛奉命開放,唯有牡丹不屈從於淫威,堅持自我。

武則天果然震怒,將牡丹放火焚燒,趕出長安,貶至洛陽。從與不可一世的女皇的這段過節可以看出,牡丹敢於吐露自己的真性格。

花似人,人如花。牡丹,你又似何人?蘇東坡曾將西湖比作西施,認為其「淡妝濃抹總相宜」。白居易卻將牡丹與西施相比,認為「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如果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帶刺的玫瑰,那麼薛寶釵就是雍容的牡丹。

後來,牡丹與中國水墨的結合,成就了「富貴牡丹」這一民間喜聞樂見的圖畫樣式。

自唐代以來,牡丹一直活躍在詩人、畫家的筆端,直到今天。如要賞牡丹絕色,有兩個好去處,一是河南洛陽,一是山東菏澤。洛陽牡丹甲天下,家喻戶曉。「中國牡丹之都」菏澤,眾所周知。「牡丹開盡春無幾」。是的,就讓我們且行且珍惜,欣賞牡丹之美,珍惜大好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自我管理的兩大癥結點:任性和老毛病
年輕人 人生豈能輕易看破?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