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蜀:漫談古籍圖錄的做法

徐蜀:漫談古籍圖錄的做法

注錄的古籍只要有卷一的,必須上卷一的書影。有一種特殊情況,原書卷一缺失,系後人用它本補齊。即使後補的卷一,仍然要上。因為我們注錄古籍時應該尊重並保留好古籍的原貌。請注意,這裡所說的原貌,是當前現存的原貌,並非該部古籍刻印之初的原貌,那個原貌已經不存在了。這個後補的卷一就是該古籍的現存原貌。這就比如,某古籍的一些書葉曾經殘破,後人托裱並補寫齊文字,我們影印它時,能否為了保留當初的原貌將後人補寫的文字去掉呢?當然不能;現實中不少古籍圖錄的注錄卻忽略掉了後補的卷一。

當然,上了後補卷一書影的同時,一定要上原刻所存首卷書影。例如某古籍前三卷缺失後補齊,上了後補之卷一書影后,還要上卷四的書影,並且要將上述情況逐一說明。

再有一種情況,注錄者未能發現卷一系後補,上了書影后沒有說明。此類案例確實存在。

下面舉例說明(為方便各位參考,多上了一些書影):

《溫國文正公文集》八十卷,(宋)司馬光撰。宋刻本(卷一至四、七十七至八十配明弘治十八年盧雍抄本)。盧雍、黃丕烈跋,錢大昕題款。框高十九厘米,寬二十四·六厘米,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

01 序

02 進司馬溫公文集表

03 後補之卷一

04 卷五 原刻所存首卷

05 後補之卷八十

06 盧雍跋,錢大昕題款

07 黃丕烈跋之一

08 黃丕烈跋之二

以往的古籍圖錄缺乏規範是不爭的事實。不知各位注意沒有,一些古籍圖錄注錄之書共一百卷,所用書影是第九十九卷;全書七十卷,用的第六十九卷,甚至第七十卷,等等。為什麼?原來該條目的另一幅或兩幅書影與第九十九卷或六十九卷在同一冊書上,取一冊書即可,省事。

行外人士可能有所不知,拍照或掃描善本古籍時,需要將古籍從書庫中取出送到工作間,距離一般較遠,趕上拍照數量多時,勞動強度確實很大。儘可能的減少提書的數量便提上了議事日程,一冊能解決問題的就不要提兩冊;最少也得在一函之中。在不同的圖書館我都親歷過此類事。

以下略舉兩例:

第一例,《禮記正義》七十卷,某《圖錄》選用了第六十九卷書影,以及緊接著第七十卷的《後序》書影。另一《圖錄》乾脆用的第七十卷書影和《後序》書影。

第二例,《文粹》一百卷,某《圖錄》選用了第九十九卷書影和第一百卷後的「校正者名錄」書影。

圖1 禮記正義第六十九卷書影

圖2 禮記正義後序書影1

圖3 禮記正義後序書影2

圖4 禮記正義第七十卷書影

圖5 禮記正義後序書影

圖6 文粹第九十九卷書影

圖7 文粹校正者名錄書影1

圖8 文粹校正者名錄書影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雷強:梁漱溟信札四通
王連起:唐寅書畫藝術問題淺說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