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2019年是J.D.塞林格誕辰100周年。

如果你對塞林格的了解停留在《麥田裡的守望者》和那句「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那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跟著小編了解一下這位傳奇的作家。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傑羅姆 · 大衛 · 塞林格(1919.01.01—2010.01.27)

塞林格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 這本小說的影響力大到難以想像的地步,半個多世紀以來震顫了無數敏感的靈魂,其中包括文壇巨擘羅斯、厄普代克、納博科夫……村上春樹甚至親自將《麥田裡的守望者》和《弗蘭妮與祖伊》譯成日語,坦言對自己影響至深。

就連刺殺約翰 · 列儂的查普曼和刺殺里根總統的欣克利,都隨身都帶著《麥田裡的守望者》,對這本書百讀不厭。查普曼在監獄中發表聲明稱:「我希望有一天你們都能讀一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我今後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因為這本非同尋常的書里有許多答案。」當然,它不是一本殺人犯「必讀書目」,不同膚色的青年人都深受它的影響。迄今為止,這本書的全球發行量超過6000萬冊,已成公認的美國現代文學經典。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麥田裡的守望者》

一個不成熟的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的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麥田守望者》

守望愛情

1919年1月1日,塞林格出生於紐約一個猶太富商家庭。1936年,他從軍事學校畢業,憑著對文學的一腔熱血,塞林格毅然前往紐約以撰稿為生。其大部分作品就刊載於《紐約客》。

23歲時,塞林格已在文化圈小有名氣。某日,朋友帶塞林格去拜見193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尤金 · 奧尼爾一家。在寬敞的庭院里,塞林格被一個有著天使般臉龐,淺藍色眼睛,蜜棕色頭髮的年輕女孩深深吸引。這名女子就是奧尼爾的千金烏娜。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烏娜 · 奧尼爾

塞林格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給烏娜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他們很快開始約會,愛情就這樣走進塞林格孤寂的心。

直到有天,雜誌編輯打來電話說他寫的東西簡直像狗屎。塞林格哪裡受過如此羞辱,年輕氣盛的他決定參軍,想藉此讓自己清醒,找回靈感。而那時,他正與烏娜熱戀。塞林格信誓旦旦地說:「愛情需要距離,親愛的,我會給你寫信的,我保證,每天一封!」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卓別林和烏娜

無論烏娜怎樣苦苦相求,塞林格還是於1942年參軍。塞林格兌現了他的諾言,每天抽空給烏娜寫信,風雨無阻。字字滾燙,然而這對烏娜來說卻沒有實際意義。不久,烏娜失望而憂怨地離開了曼哈頓去了紐約。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演員,在經紀人華萊士小姐的家中,她第一次見到了喜劇之王查理 · 卓別林,從此被卓別林深深吸引,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愈來愈濃烈,烏娜很快將塞林格拋在一邊,無論多少來信,她都置之不顧。

心上人突然失聯讓塞林格感到蹊蹺。他打聽了好久才知道,原來烏娜和卓別林正打得火熱!塞林格無比震驚,烏娜美若天仙,而卓別林不過是滑稽小丑!

塞林格身陷軍營無法抽身,只得不斷寫信,勸她回心轉意,但那些信卻石沉大海。儘管烏娜的父親也反對她和卓別林的結合,但烏娜鐵了心要跟卓別林,1943年的冬天,18歲的烏娜和54歲的卓別林結婚,他們的婚訊上了全球報紙的頭條。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塞林格漫畫

此時的塞林格傷心欲絕,終日酗酒,麻醉自己。1945年,部隊以「戰爭疲勞症」為由將他送進醫院接受治療。塞林格也試過重新找一個愛人,就在療養期間他與一個叫西爾維婭的德國女醫生結婚,不久便離婚,就跟鬧著玩似的,塞林格無法忘記烏娜。他常常想起同烏娜在一起的美妙時光。他在懷念中過了幾年,一直在等著烏娜回心轉意,其實他自己也知道,烏娜早已將他忘得一乾二淨。

1953年,塞林格與一個叫克萊爾 · 道格拉斯的女學生相識,兩人於1955年結婚,後來又離婚。他不過是想找到那種令他迷醉的愛情,從這時候起,塞林格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愛情守望。

守望寫作

愛人的背叛和從軍的經歷幾乎讓塞林格變得抑鬱,他一方面沉浸在「少女烏娜」這一理想中無法自拔,表現出極強的佔有慾,但卻始終得不到半點快樂,另一方面,參與二戰的殘酷經歷又讓他精神恍惚,心靈和肉體都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傷,二者不斷撞擊之下,塞林格不堪重負。除了寫作還有什麼?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寫作中的塞林格

與海明威的相遇給塞林格帶來了些許慰藉,至少讓他看到了一點光亮。其時,海明威在擔任戰地記者,一邊採訪,一邊寫作,不失為塞林格的榜樣。在這樣的環境下,二人都靠著寫作度過最艱難的日子。戰爭隨時可能奪取士兵的生命,半數以上的參戰者都死於這場戰爭,但塞林格從來沒有放棄寫作。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海明威

1951年7月16日,《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塞林格一夜成名。《麥田裡的守望者》迅速俘獲大批讀者的心。「從書中的第一個句子起,就為美國文學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聲音」,被眾多機智而叛逆的人士奉為經典。據說大衛 · 查普曼在刺殺約翰 · 列儂時,隨身就攜帶著一本《麥田裡的守望者》。塞林格也被認為是美國「垮掉的一切」的精神領袖。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麥田裡的守望者》早期版本

不過,也有人對塞林格的作品提出了質疑,比如與塞林格同時代的美國詩人伊麗莎白 · 畢曉普就說:「我花了幾天時間去讀《麥田裡的守望者》,謹慎地,一頁一頁地,為他書中的每一個荒謬句子感到尷尬。」1953年查爾斯 · 普爾在《紐約時報》發文稱短篇集(即《九故事》)的故事質量參差不齊。

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悄然辭世,半月後,紐約市摩根圖書館暨博物館首次公開了11封塞林格私人信件。這批1951年至1993年的信件,為揭秘塞林格不為人知的「隱居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在一封1966年的通信中,塞林格明確表示,自己會花長達10或12年的時間,去完成兩部醞釀多年的作品。

這批信件透露,儘管塞林格最後一次公開發表作品是在1965年,但他並未停止寫作。上世紀80年代晚期的信中,塞林格都表示,自己還過著規律的寫作生活,總是早上6點多,「最晚不超過7點」就開始寫東西,此後無任何間斷,「除非不得已」。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霍爾頓

塞林格對當下有什麼意義?也許不單單是作品中展露的氣息與技巧,我無法忘記第一次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時那種情緒,遠不能用「震撼」來形容,隱約有某種顫慄蔓延,隨即消失。

在我看來,值得注意的是塞林格的守望精神。時下的寫作正需要這種「守望」。



麥田裡永遠的守望者:半生叛逆,一生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