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5歲的教書先生滿門抄斬?

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5歲的教書先生滿門抄斬?

康熙表面仁義,甚至在其去世後還被尊稱為聖祖仁皇帝,可在許多事情上,他當真配不上一個「仁」字。

康熙

1708年,康熙抓住一位七十五歲的老人,並馬上將其滿門抄斬。康熙為何要對這位無辜老者下如此重手呢?

因為他不是一般人,而是崇禎的皇子——朱慈煥

明朝滅亡時,朱慈煥12歲,僥倖活了過來。後來,朱慈煥到一王姓士紳家乞討。士紳見其氣質不凡,就詳細詢問其生世,朱慈煥透露自己的皇子身份。

姓王的士紳是明朝官員,也算受過「明」恩,看到皇子如此落魄,有點於心不忍。於是,士紳就冒著風險收留了他,還將其改名為王士元,倒著念就是「原來是王爺」。

朱慈煥

王士紳去世後,王家不願繼續收留朱慈煥。沒辦法,他只好再次流浪,到浙江後當了和尚。後來有一位姓胡的鄉紳,非常賞識其才華,勸朱慈煥還俗,還將女兒嫁給他。

成家後的朱慈煥以教書為業,還經常給地方士紳打秋風來維持生計。他一輩子小心謹慎,雖然比較勞累,但也活到古稀之年,還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個孫子的大家庭。

朱慈煥

隨著天下的穩定,康熙也刻意表現自己的大度,數次參拜明孝陵,還對外宣稱要尋訪明朝後裔,給其官職。

朱慈煥雖然沒去領這個「獎」,但心想終於可以鬆口氣,所以,有一次在於好朋友聊天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身世秘密。只能說他太天真了,很快,消息就開始向外傳播。

康熙四十五年,天地會的總舵主,浙江大嵐山的一念和尚利用這個消息,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反清復明,結果失敗。這事就牽扯出朱慈煥,當時他在山東蓬萊,與康熙四十七年被捕。

朱慈煥

朱慈煥被押送到杭州後,在審訊中為自己辯解:

「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應該說,不管是從行為動機還是精力、實力上看,朱慈煥都沒有謀反的可能。他並未犯罪,康熙卻強詞奪理,「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

康熙

朱三太子案

清朝初年,許多人打著故國旗號,接著「朱三太子」的名義,起兵反抗朝廷。康熙年間,各地爆發十幾起「朱三太子」案,比較有名的是楊起隆起義,甚至連吳三桂反清的檄文中也提及要擁立前明「三太子」。

很顯然,「朱三太子」已經成了對付清朝的一面旗幟,具有極強的號召力。

康熙並不害怕真正的朱三太子,真正讓他如鯁在喉的是「朱三太子」這面旗幟背後的影響力,會威脅到大清江山。雖然每次都能抓獲「偽朱三太子」,可真正的朱三太子一直沒有出現。等到朱慈煥被逮捕,康熙徹底拋棄仁義的面具。

康熙

康熙是一位帝王,不管表面多麼仁義,內心的出發點都是維護自己的江山社稷以及權威。殺了朱慈煥,康熙心裡的石頭才算落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秋媚 的精彩文章:

文成公主入藏後地位崇高,卻沒有生下子女,最後她的結局如何?
上官婉兒是唐代巾幗宰相,為何會遭受「墨刑」之苦?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