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尊重別人,是一種修養

尊重別人,是一種修養

儒家

儒家經典...

有一種修養叫尊重。什麼是尊重?謙和,平等,人格。尊重是人生必修,如空氣之於生命,是人與人交往的融合之源。尊重是一種修養,舉手投足中的知性與優雅。

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他尊禮,守禮,行禮,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一種自我修養。

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不管這個人多麼年輕,他也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重。

這就是一種禮儀,這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

孔夫子在其他場合也是這麼做的。《論語·鄉黨》記載:「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鄉親們一起行鄉飲酒禮,儀式結束後,孔子總是要等拄手杖的老人出門後,自己才走,絕不與老人搶行。鄉親們舉行驅除疫鬼的儀式,孔子一定穿著朝服,恭敬地站在東面的台階上。

這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禮節。大家可能會覺得,一個聖人做這點事,還用記載在典籍上嗎?這不是誰都懂的道理嗎?這是誇聖人嗎?

其實,所謂聖賢的言談舉止就是這麼樸素,樸素得甚至讓今天的我們都有些懷疑。這種故事就像發生在你的鄰里,發生在你的身邊。

我們應該向聖人學習,因為成熟的麥穗,是飽滿而彎下腰的。真正的巨人,一定俯身做事的。所以請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尊重是一種平等,不俯望不仰望,不卑也不亢。尊重不同價值觀,對錯涵蓋不了領域,不輕易評論,盡量多理解。我們沒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神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悄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今年最精闢短文
善心一顆,照亮他人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