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知名的詩人,落榜後寫了首傷心詩,卻成名篇,納蘭容若愛不釋手

不知名的詩人,落榜後寫了首傷心詩,卻成名篇,納蘭容若愛不釋手

「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的金陵,在歷史上可謂大名鼎鼎。三國的吳、東晉、宋、齊、梁、陳都曾建都於此,真是煙柳畫橋相連,才子佳麗薈萃。但是,隨著六朝的消亡,金陵也隨之繁華落幕,風光不再,於是就成了多情文人弔古傷今之地。李白有「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嘆惋;劉禹錫有「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傷感。今天,我們欣賞一首別具一格的金陵懷古詩,這就是晚唐詩人高蟾的《金陵晚望》。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高蟾是晚唐詩人,詩風高拔雄偉,出自寒門,卻很有氣節,不受不義之財。每次考試,都以不第而終,人長得很帥,所以他才有「顏色如花命如葉」的哀嘆。

這是一首登臨詩,是高蟾一次落榜後途經金陵所作。

開篇即為望中所見之景:浮雲歸於暮山,落日懸於秋聲,暮山、晚秋都是暗淡的景象;浮雲、落日又都是盛衰無常的意象,秋聲呢?那就是秋風蕭蕭,秋葉瑟瑟,秋蟲凄切,秋水慘淡。這些衰圖慘景疊加在一起,詩人的傷懷之感油然而起。一個人伴隨著日暮浮雲,看落日秋山,他的內心是壓抑的,是孤獨的。看到這些景色,詩人是「傷心」的。

俯瞰金陵,曾經的「六代竟奢華」成了如今的「萬戶千門成野草」,六朝如夢,金粉成灰,這是歷史。而現實中的晚唐王朝也如浮雲落日一樣,無可挽回的衰敗下去。朋黨爭鬥,宦官專權,藩鎮割據,邊患頻繁,國家在風雨中飄搖。想到這些,詩人是傷心的。自己屢試不中,報國無門,縱有滿腹經綸,卻也無有用場。由此聯想,詩人怎麼能不傷心。

撫今追昔,感懷身世,百感交集。「晚翠」、「秋聲」可畫;這無限的傷心,豈是丹青妙手所能畫出來的?用「畫不成」來形容傷心之情無法描述,真是千古絕唱。

清代第一才子納蘭容若極愛這句「一片傷心話不成」,在悼念愛妻的《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中,直接引用了這句:「淚咽更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話不成」,道出了突然看見亡妻畫像時的濃重傷情。而宋金文學大家元好問更是四次引用此句,「十年歸隱拋何處,一片傷心畫不成」,真是愛之深矣!

衰景可畫,傷心不能畫。真箇「畫不成」嗎?詩人韋莊偶然看到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繪圖畫,又想起了高蟾的《金陵晚望》,於是寫成這首《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誰說「傷心畫不成」?請看這《金陵圖》吧,寒雲籠罩,古木凋零,這些已經「畫」盡六朝衰敗。「畫」盡傷痛之情。

看似唱反調,實則異曲同工,這也算是對高蟾《金陵晚望》的一種註解了。詩人雖然名氣不大,但寫了這首千古傷心詩,最後一句被很多文學大咖引用,也是一種欣慰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唐朝一位不知名詩人,四首邊塞詩彰顯大唐氣概,不輸王昌齡和岑參
公元758年一次詩詞大會,最擅長七律的杜甫竟然拿了倒數第一名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