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歐洲一直忌憚德國,為何戰後清算不將其肢解?英國的動機令人感慨

歐洲一直忌憚德國,為何戰後清算不將其肢解?英國的動機令人感慨

眾所周知,德國接連掀起兩次世界大戰,攪得歐洲天翻地覆,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巨大災難。那麼在戰後清算只是,英法等歐洲大國為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將德國徹底肢解以便永絕後患呢?關於這個問題,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一戰」歐洲形勢圖(綠色為協約國)

事實上,在歐洲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有兩個國家最具侵略性和破壞力,幾乎令整個歐羅巴大陸顫抖,它們就是俄羅斯與德國。這兩個國家主體民族都頗為彪悍,極具侵略性,曾掀起數次意圖統一歐洲的大戰。尤其是德國,自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後,一直都懷有稱霸歐洲的野心,眼見軍事實力逐漸強大便不斷發動對外戰爭,甚至帶頭掀起兩次世界大戰,差點兒統一歐洲。

「一戰」德軍舊照

雖然現在看來,東邊的俄羅斯對歐洲威脅更大,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德意志人的危險性遠比斯拉夫人大。原因也很簡單,畢竟俄羅斯處於歐洲最東部,很難快速攻至英法所處的西歐地區,因此英法兩國一直都將野心勃勃的德國作為重點防禦對象。德意志完成統一後,國力空前膨脹,再加上德國工業體系非常先進,這令歐洲各國十分忌憚,總想著採取什麼辦法削弱德國。即使是現在,英法等國仍對宣誓和平的德國充滿敵意,生怕德國哪天就與奧地利合併,再次荼毒歐洲。

和約簽訂地——法國凡爾賽宮

那麼歐洲各國為什麼不在德國戰敗時就徹底肢解它呢?有人會說,這是不是因為缺乏肢解德國的實力呢?事實上,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是以慘敗收場,作為戰勝國的英法等國完全有實力也有能力將德國的全部領土肢解,只要分給鄰近各國,德意志四分五裂之後很難統一,自然也就不會對歐洲造成威脅。然而戰勝的歐洲各國只是象徵性地處罰了一下德國人,並沒有做出徹底肢解德國、瓦解德意志的舉動。很顯然,這並不正常。

《凡爾賽和約》主要簽署者合影

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法國代表就主張對德國進行肢解,就像奧匈帝國瓦解一般,可以將德意志分解成幾十個小國,徹底杜絕德國崛起的可能性,一勞永逸地消除歐洲後患。不過這項提議遭到了英國的堅決反對。二戰結束時,法國又曾提出肢解德國,這次則是英國與美國一起表示反對,兩國似乎下定決心要保住德國。

英美之所以會這樣做,原因也很簡單——英國是一個島國,與歐洲大陸並不接壤,美國則位於北美洲,更是遠離歐陸。兩國為穩定自己的大國地位並便於掌控歐洲,一直對歐洲採取均勢策略,不希望歐洲大陸一國獨大,哪個國家出頭就出手鎮壓,法國強則削弱法國,德國強就打擊德國,反正就是不能讓歐洲大陸出現具有絕對優勢的強國。

盟軍對德國的分區佔領

如果同意法國的方案將德國徹底肢解消滅,那麼歐洲大陸將不可避免地將會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法國一家獨大、稱霸歐洲的局面,顯然是英美兩國不想看到的。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即使是被德國轟炸得不成樣子的英國也果斷摒棄之前的仇恨,想方設法聯合美國保住德國,最後促成一分為四的德國只是分為兩版,成立了東德(民主德國)和西德(聯邦德國)。

參考文獻:

《歐洲國家體系中的霸權與均勢》《列國志:德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立功無數獲特等功臣,低調生活50年,病終前想回部隊看一眼
既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那古人為何仍熱衷於剪頭髮?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