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黨」意識

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黨」意識

任弼時是使用「執政黨」概念定位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人

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任弼時率先使用「執政黨」這一概念,並將其作為革命勝利後中國共產黨的定位。1949年3月13日,任弼時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現在,我們要防止因為經常的行政事務繁忙而忽視黨務工作的現象。這種情形是存在的,將來更可能發展。忙於各種經濟建設和行政事務,放鬆了黨的建設,忘掉了黨務工作,那是很危險的。……糾正這種偏向,對於我們黨將要在全國範圍成為執政黨的時候是特別重要的。」任弼時在這裡不僅最先使用「執政黨」概念定位中國共產黨,而且特別提醒要在黨成為全國範圍內的執政黨後增強執政憂患意識。

周恩來在七屆四中全會上使用了「執政的黨」這一概念

1954年2月10日,周恩來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發言,其中提到「我們的黨已是勝利的黨、執政的黨」,以警醒大家要注意黨的執政地位會使個人主義呈現隱蔽性的特點。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明確使用「執政的黨」這一概念。

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集中闡述與大力推動

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闡述最為集中。主要集中於兩次會議上。一是在中共八大上。1956年9月16日,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是執政的黨,已經在全部國家工作中居於領導地位。」接著,他指出了執政黨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和艱巨任務:「執政黨的地位,使我們黨面臨著新的考驗」,「黨章草案的總綱,著重地指出了黨必須不斷地發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並且指出了這個任務由於黨成了執政的黨而有更加重大的意義」。由於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集中闡述和大力推動,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予以了確認:「中國共產黨已經是執政的黨,因此特別應當注意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二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鄧小平在會上指出:「堅持黨的優良的傳統作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黨是一個執政黨。執政黨的特點,已經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講清楚了。我們黨成為執政黨,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執政黨也不是很容易當的。」「我們黨執了政,掌了權,就要擔負起把國家引導到社會主義道路去和進行建設的艱巨任務。」

劉少奇關鍵時刻使用「執政黨」概念

劉少奇曾兩次明確使用「執政黨」概念。一次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在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同志們應該記住,我們黨是掌握了全國政權的執政黨,許多黨員是國家政權的各級領導人。處於這種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滋長命令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作風。」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中共八大上鄧小平集中闡述執政黨問題時隔六年之後,「執政黨」概念再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的正式報告中。劉少奇在國家建設因受反右鬥爭擴大化、「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一系列「左」的錯誤的影響而遭遇重大挫折後,在執政黨建設出現嚴重問題的關鍵時刻重新使用「執政黨」概念,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另一次是在1962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召開的組織工作會議上。1962年11月12日,劉少奇在會上鄭重告誡:「執政的黨,有的幹部可能腐化下去。」因此,對幹部要從嚴管理,以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毛澤東與「執政黨」概念

毛澤東是贊同「執政的黨」概念的,依據有二:一是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在《關於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已成為全國範圍內執政的黨。這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個月之後形成的中央文件,從檔案上看,這份文件由毛澤東親自審閱並作了多處修改,這句話依然保留。二是1956年毛澤東曾親自審閱鄧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對報告中的「執政黨」提法未加否定。

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對「執政黨」這一概念的認識和使用,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之際,敏銳地洞察到由之帶來的黨的歷史方位的根本變化,並開始逐步自覺地形成執政黨意識,提出並使用「執政黨」概念,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作出了初步卻十分重要的探索,推動了黨的建設理論的發展。

歷史|人文|觀點|思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毛周對話:集體主義與毛澤東思想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