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大師的「綽號」

民國大師的「綽號」

「辮儒」辜鴻銘

民國怪傑辜鴻銘生於南洋,先後在英、德、法、奧等國留學,卻生就了一顆 「中國心」。

清帝退位後,辜鴻銘仍留著長辮子,人稱「辮儒」。辜鴻銘當為舊北大教員中荒誕之第一人,他不僅自己束辮,連自己的車夫也有意找的留辮子的鄉下人。

據說辜鴻銘在北大初執教時,一進課堂,學生就哄堂大笑,因為他拖了一根辮子。辜鴻銘並不動聲色,走上講台,慢吞吞地說:「你們笑我,無非是因為我的辮子。我的辮子是有形的,可以馬上剪掉,然而,諸位腦袋裡面的辮子,就不是那麼容易剪掉的啦。」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嘲笑他了。

「章瘋子」章太炎

章太炎的綽號,來源有兩個版本。一個說法是,早年清廷重臣張之洞辦了一份報紙,請章太炎做主筆,結果章太炎卻寫了一篇反清的言論。章的朋友為了救他,假稱他是「瘋子」;一個說法是,袁世凱稱帝的時候,章太炎準備「執喪杖,穿麻衣」表示反對,被人稱為「瘋子」。從此「章瘋子」的綽號被叫響。

章太炎經常「罵人」,慈禧、袁世凱、康有為、蔣介石甚至孫文都挨過他的罵。有人說「章瘋子」的綽號便是因為罵人而起。「章瘋子」子的另一層含義是章的「尚武精神」:受到武力迫害時願意「以暴制暴」。

章太炎曾因鼓吹革命獲罪,在上海租界坐洋牢。監獄裡的印度獄卒動輒對犯人狂踢亂打,章太炎脾氣不改,氣衝上來就不顧一切,也以拳腳相對。後來大概打出了名氣,獄方無奈,不特不敢再欺負,居然還給他調任了個幫灶的「美差」。

民國大師的綽號

「胡大哥」、「穈先生」、「半部先生」

胡適年輕時人送綽號「胡大哥」。這是因為他性情溫和,藹然可親,尤為尊重夫人而得之。在為女子獻殷勤,打招呼,入其室,必致候夫人。在自由戀愛風開始盛行的當年,對母親包辦的髮妻江冬秀能始終如一,不離不棄,足見其人品的端莊可貴。他說:「假如我那時忍心毀約離婚,將使一家幾個人終生痛苦,我良心上的責備,必然比什麼痛苦都難受。」不唯如此,適之對其他人亦很友好關懷。即使正講學,如見女生衣薄,他必停下話語,走下講台,親自為其關閉教室窗戶,這是適之的溫柔處。將這關懷溫柔於同輩,「胡大哥」便成為適之的一個美稱。

「穈先生」

這是因為胡適小時體弱,不能跟著那些野孩子們一塊「瘋」。無論什麼時候或在什麼地方,他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長輩都說他「像個先生樣子」,遂叫他做「穈先生」(穈音門,胡適的小名叫嗣穈)。這綽號一傳出,大家都知道胡適之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他便極力裝出「先生」樣子,於是就更不能跟那些頑童一起「野」了。有一天,適之在家門口和小夥伴們正玩「擲銅錢」,一位本家長輩走來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一句話問得他面紅耳赤,羞愧不已,便暗暗發誓不再貪玩。

「半部先生」

雖說胡適著作等身,卻落了個不雅之號——「半部先生」。黃侃就曾在課堂上放言:「昔日謝靈運為秘書監,今日胡適可謂著作監矣。」學生們不解,黃侃道:「監者,太監也。太監者,下面沒有了也。」

原來,胡適的學術代表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及《中國白話文學史》都在早年完成,影響甚大,卻都只有上部。那部傾心寫就的自傳《四十自述》也只作了一半就停筆了。在台灣時,胡適曾想在有生之年還清「債務」,可惜又把晚年有限的寶貴時間花在了《水經注》的考據上,幾本著作的「下部」最終沒能補上。這恐怕是胡適一生的遺憾。

「雨傘」、「貓頭鷹」、「大白象」

魯迅原名樟壽,號豫山。在紹興話里豫山和雨傘同音,也正因為這個,魯迅經常受到小夥伴們的取笑,被稱之為「雨傘」,魯迅自己覺得不好聽,就和父母商議改為豫才。這就是魯迅最早的一個外號吧,我們從中可見到小時候的魯迅,不但是自尊心很強,而且極具天賦。

「貓頭鷹」

魯迅十八歲的時候,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周樹人。因為不修邊幅,加上經常冷然靜坐,酷似枝頭兀立的貓頭鷹,因此,他的同學錢玄同送其綽號「貓頭鷹」。在錢玄同《憶魯迅》中寫到這個綽號的來源:「玄同形容他神似貓頭鷹,這正是他不言不笑時凝寂的寫真。」魯迅也給錢玄同起過「爬來爬去」的綽號,似乎也有禮尚往來的意思。

「大白象」

據說這是林語堂給魯迅起的綽號。林語堂曾經說魯迅是「一頭令人擔憂的白象」。大白象這個綽號頗為費解。許廣平解釋說,大多數的象都是灰色的,白象非常少,所以白色的象就顯得難能可貴,顯得很特別,因特別而擔憂。其實,「白象」在英語是形容一件不能丟棄,送也沒人要,而又保養昂貴的沒有大用途的物品。魯迅的這個綽號,真是寓意深遠!在魯迅和許廣平的這些情書里,魯迅一般有「嫩弟弟」、「小白象」等稱呼,最後乾脆戲虐成了外號,連周海嬰出生以後也被喚作小紅象了。

「性學博士」張競生

張競生於1912年10月到法國留學,後在里昂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張競生歸國先受聘擔一所中學校長,後被聘任為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張競生在北大講授西方現代愛情、生育、性育及相關社會學說,頗受胡適、魯迅等人讚賞。他提倡「性格剛毅、志願宏大、智慧靈敏、心境愉快的人生觀」。

張競生在北大組織過「審美學社」,提倡美育;隨後又組織「性育社」,提倡性教育。1926年5月以性育社的名義出版了《性史》。張競生後來在在上海開辦了「美的書店」,發售性學圖書,「性學博士」之號不脛而走,喧噪一時。

「世」蔡元培

蔡元培執掌北大期間,進行了不少改革,北大風氣為之一變,尤其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思想影響深遠。正因為蔡元培虛懷若谷、溫文爾雅,對中西文化擇善而從,對各類人才兼收並蓄,才有了舊學與新知既分庭抗禮又相處一校的奇聞。

只是,就算蔡元培處事公平,教員之間的鬩牆與摩擦還是不可避免。舊派中的黃侃喜歡攻擊新學中的教員,罵他們曲學阿世。於是,眾人暗地裡戲稱蔡元培為「世」,誰往校長室跑誰就是去「阿世」。可就是這個「世」,其「大德垂後世」。

「二雲先生」劉文典

劉文典是著名的文史學家、國學大師,是研究《莊子》的大家。劉文典在西南聯大時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還讚美「雲南土煙」為鴉片中上品,又因他喜雲南火腿,故有「二雲居士」、「二雲先生」的稱號。劉深受其苦,不能解脫。

1943年,劉文典應普洱大豪紳、鹽商張孟希之邀,為其母撰寫墓誌,張孟希贈他「雲土」50兩。此舉引來西南聯大同事的非議,認為他不堪為人師表,隨後校方將其解聘。

歷史|人文|觀點|思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黨」意識
解密:陳獨秀長子陳延年的「六個不」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