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十丈紅稠,與子于歸:看古代女子嫁妝中必不可少的家什

十丈紅稠,與子于歸:看古代女子嫁妝中必不可少的家什

十丈紅稠,與子于歸:看古代女子嫁妝中必不可少的家什 | 文 三隻眼文齋

古代人的婚姻其實既簡單又穩定,簡單是因為履行婚約的雙方在洞房花燭夜之前都沒有見過面,只是兩家的父母之間相互認可,這門親事也就成了,至於後面的生活,就需要兩個人一起經營了,如果兩個人沒有什麼大的波折的話,基本上就會這樣攜手共度一生,所以也是十分穩定的。每一個女子出嫁時,娘家都會配備豐厚的嫁妝,以示祝福。嫁妝中當然有許多日用傢具,古代的傢具大多富有藝術韻味,而且往往都是「大紅大紫」的色彩。「一兩黃金三兩朱,精雕細琢紅嫁妝」,一句詩便道盡這些造型圓潤空靈、簡約委婉、富有女性韻律、洋溢女性特質紅嫁妝的文化內涵。

樟木箱,也叫女兒箱,曾是姑娘們出嫁必備的嫁妝。江南大戶人家,若生女兒,便在家中庭院栽種香樟樹一棵,女兒到了待嫁年齡香樟樹也長成了。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樹,便知道該家有待嫁姑娘便可來提親。女兒出嫁時,家人要將樟樹砍倒,做成兩個大箱子,並放入絲綢,作為嫁妝,取「兩廂廝守(兩箱絲綢)」之意。

黃花梨五屏式妝鏡台,新嫁娘專門的梳妝匣,正面對開兩門,門內裝抽屜數個,面上四面裝圍欄,前方留出豁口,後側欄板內豎三扇至五扇小屏風,邊扇前攏,正中擺放銅鏡。不用時,可將銅鏡收起,小屏風也可以隨時拆下放倒。「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將妝鏡台作為了女子的象徵,妝鏡台是寄託女子感覺的一個物件兒。這件傢具是隨女子來到夫家的,自然也成為了嫁妝中最有「情感」的一個。

妝鏡台在清代後期已很常見,形體變得較小,一般放在桌案上使用。鏡檯面下設小抽屜數個,面上裝圍子。

朱漆小提桶是田間送飯、走親訪友、送果點用的必備「神器」, 也是最具有明式傢具設計的遺韻,球形器身,下連圈足,上接流線型細圓提梁,通體光素,流暢的提手和壺提線條一虛一實,一陰一陽,構成了韻律感極強的形體,質樸中透著高雅。

女紅是女子操持家務的基本技藝,也是衡量一個女人賢惠與否的重要標準,舊時女子若不善女紅,將無法出嫁,不精針黹將會遭婆家恥笑。紅嫁妝里有必不可少的女紅用具,也就成為極其自然的事。朱金漆浮雕線板是纏線的專用骨架,兩側收腰,正反刻有花卉和竹蕭,讓人想起女子的纖纖玉指。

朱金漆麻絲架像小小的龍門衣架,是勞作時壓麻絲的專用品。搓線時壓著一束麻絲一根根抽出來搓,搓線需要用水和灰以便產生摩擦,增加膠合力,麻絲架上有個盛水的小孔,盛放清水,側開有個裝灰的小抽斗,其上雕刻有蓮花、卷草、蝙蝠紋, 古雅而富麗堂皇。

女子梳頭用的所有用具會放置在這隻梳桶內,桶身渾圓,全身素麵,僅在蓋面、足邊處有彩繪紋飾。嵊州的梳頭桶則多了提梁,上面浮雕鏤刻了草龍、花草圖案,突出的提把是擺放鏡子的支架,構思巧妙實用。

朱金漆圈椅,在壺門、扶手、背板等處都有鏤空花草牙板裝飾,流暢的椅圈,背板上方的浮雕仕女圖,讓人想起圈椅主人的窈窕身段和姣美容顏。

子孫寶桶又稱為子孫桶,裡面有三件:馬桶,腳盆,水桶。顧名思義,是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喜慶吉祥物,與子孫對碗,紅木箱櫃一起成為姑娘的嫁妝三寶,陪嫁時必不可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國寶被拍賣,愛國收藏家聯手棄拍,故宮博物院1800萬買回珍藏
一次罕見沉寶事件,10噸黃金和5千萬美元項鏈,引發尋寶熱潮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