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姜鋒:馬克龍到底做錯了什麼?

姜鋒:馬克龍到底做錯了什麼?

選舉勝利而執政失利,這幾乎成了近三屆法國總統的宿命,顯示著選舉政治的某些規律性的走向。本周四,馬克龍總統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分量最重的是為工薪階層降低所得稅,保障退休金與通貨膨脹掛鉤保值發放,這些與去年底承諾的最低工資政策相加就意味著政府將為民眾送上高達160億歐元的大禮!不僅如此,馬克龍總統還要回應「黃背心」底層民眾的要求,準備精簡政治和政府機構,減少公共開支,甚至對一向被認為是法國精英政治象徵的國家行政學院動手改制。

一邊準備送大禮,一邊著手動精英階層的乳酪,這樣的總統本該讓民眾滿意了。可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一項為《費加羅報》提供的民意調查顯示,63%的人認為馬克龍難以令人信服,80%的人預計「黃背心」還會繼續抗爭。這樣的結果與他兩年前贏得總統大選時的風光形成鮮明對比。馬克龍總統到底做錯了什麼?

從社會大環境上看,法國社會階層高度分裂,中產階級普遍面臨貧困化的危機感,因為一點燃油加稅就上街抗議,席捲全國,不惜暴力騷亂;富者卻可響應馬克龍總統號召,瞬間一擲千金,巴黎聖母院大火剛滅,就已有富豪捐資10億巨款。這是在關鍵的時刻,關鍵的地點集中演示了法國的貧富差距感,「為什麼巴黎聖母院擁有一切,而悲慘世界卻一無所有?」,不滿的人們憤怒責問,他們借用大作家雨果的經典作品《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的情節抗議現今社會的不公和自己生活的艱辛,而馬克龍總統給人的印象是,他站在了富人一邊,受到了富人的支持,這強化了他因撤銷財產稅被稱為「富人總統」的形象。在嚴峻分裂的社會環境里,馬克龍希望同時獲得貧富左右各方的認可和支持,這要求太高,太難了。

從執政風格上看,馬克龍總統上任伊始雄心勃勃,不僅要使法國繁榮發展,還要把法國帶回到全球政治舞台的中央,為此他在國內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在歐盟和世界舞台上推行大戰略。有評論稱馬克龍總統喜好大輪廓,大場景,宏大話語,就連總統府開放日也辦得十分大氣,體現出他親民的意願,但問題恰恰出現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上。比如親民的總統開放日成了他形象挫敗的滑鐵盧,當他對一位多方求職未果的年輕失業者說,巴黎到處都有招工需求,過條街就能找到就業崗位時,現場的視頻被瞬間傳遍網路媒體,憤怒的人指責他不諳世事,自大欺人,「傲慢總統」的別稱已在所難免。再如「黃背心」運動,全國風起雲湧之時,總統本人卻千呼萬喚不出來,以為連個像樣帶頭人都沒有的運動會自生自滅,直到出現不可收拾之勢,才遣派總理出面宣布收回增加燃油稅的決定,不僅如此,還大幅增加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以期安撫眾怒,但已經太晚了,「黃背心」運動從反增稅,到反政府,進而成了反馬克龍的運動。無奈之下,馬克龍總統啟動「全國大討論」,以向民眾求振興「法國未來」之策,對沖「黃背心」運動給他帶來的壓力。但蹊蹺的是,他自始至終把「黃背心」排除在「大討論」之外,於是就出現了十分怪異的局面:「黃背心」的人不在現場,但「黃背心」無處不在。就連馬克龍總統本人在周四講話中也提及了「黃背心」,輿論普遍認為講話是對「黃背心」訴求的回應。一個對話人不在現場的對話,如何能達成一致或諒解!細節決定了大局。

曾經被民眾奉為希望的總統,轉眼之間成了「富人的總統」、「傲慢的總統」,而他自己對此並沒有充分認識,周四的講話中他依舊堅持執政兩年來沒做錯什麼,甚至為「現代民主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全國大討論而自豪。有學者已經形容他是選舉民主的「獨裁者」,他的內閣只是他旨意的接受者,他已遠離了現實。執政已近半場,焦頭爛額的局面是否能有轉機,時代的巨變給馬克龍總統出了太大的歷史難題,他自己也給自己添加了諸多障礙。下半場如何還難以樂觀,改變時代環境太難,改變自己也難。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學者,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車展,為啥誰都想跟不造車的華為牽個手?
應勇市長會見德國法國客人,樂見跨國公司和外國行業組織做這件事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