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980),宋遼之間又發生了一場戰事,遼國北院大王耶律休哥跟隨親征的遼景宗耶律賢進攻北宋,與宋軍在瓦橋關(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對峙,宋軍守將張師突圍殺出,遼景宗親自督戰,耶律休哥躍馬入陣,斬殺張師,剩下的宋軍退入城中。宋軍又在瓦橋關一帶河泊相連構成的水上防線之南列陣想要決戰,此時遼景宗很是細心,看到耶律休哥的馬匹和盔甲都是黃色,擔心很容易被宋軍識別,命令用黑甲白馬更換。換了『馬甲』的耶律休哥於是親率精騎渡水奮擊,宋軍大敗,被遼軍追至莫州(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士兵屍橫遍野,數將被生擒。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遼景宗耶律賢(948—982),遼世宗耶律阮次子,遼國的第五位皇帝。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宋遼對峙地圖與遼國五京示意圖。

這場戰役雖然規模大小比不上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發生的高梁河之戰,但是宋軍又一次敗了,面子和里子都有巨大的損失。

不過,這場戰役帶來的一個影響,卻在第二年將勝利者遼國鬧得天翻地覆。

瓦橋關之戰遼軍俘虜了一些宋軍士兵,其中有200多人被安置在了祖州(治所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轄境約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的一部分),祖州是遼國皇族耶律氏世居之地,由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親自設置,之所以叫祖州,就是因為其高祖、曾祖、祖父、父親皆誕生於此。說起來,祖州算是遼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把敵國的俘虜安置在自己的腹心之地,這路子也是著實有點怪,可能的原因,咱們後面再說。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遼國武士盔甲復原圖。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遼囚耶律喜隱,遼上京漢軍亂,欲劫立喜隱不克,立其子留禮壽。上京留守擒之,留禮壽旋伏誅。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遼乾亨三年,981),也就是第二年,五月初十日,這200多位宋軍俘虜在遼國的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起事,想要扶立遼國皇族、宋王、西南面招討使耶律喜隱,但是此時耶律喜隱正被遼景宗囚禁著,獄城非常堅固無法攻克救出他來,這200多位宋軍俘虜只能退而求其次擁立其子耶律留禮壽,以奪取皇位為號召反遼。

上京留守耶律除室帶兵鎮壓,生擒主謀及耶律留禮壽,同年七月十九,遼景宗下旨將耶律留禮壽斬首,同時景宗派人宣詔賜死耶律喜隱。

耶律喜隱成為起事人馬扶立的對象,和他的家世背景有關。

遼朝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有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3個嫡子(母親都是淳欽皇后述律平),在阿保機原先的設想中,是想要長子耶律倍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對耶律德光也比較器重,天顯元年(926)阿保機死後,述律後臨朝稱制,次年耶律德光在述律後的支持下即位,耶律倍不堪忍受母親和弟弟的逼迫,南逃後唐。

耶律德光後來在南征途中死去,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在南征諸將擁立下即位,回師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大敗祖母述律後與叔叔耶律李胡的兵馬,經過重臣調解,達成橫渡之約,正式成為皇帝,遼國帝位回到了耶律倍一系。天祿五年(951),耶律阮在火神淀為燕王耶律察割所弒。耶律德光長子耶律璟誅殺耶律察割後,正式即位,帝位再次回歸遼太宗(耶律德光)一脈,應歷十九年(969),耶律璟在黑山之變被近侍所殺。耶律阮次子耶律賢被推舉為帝,這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遼景宗。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耶律阿保機有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3個嫡子。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耶律倍《東丹王出行圖》摹本。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石敬瑭向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

也就是說,遼國在景宗之前的皇帝分別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第一任)、遼太宗耶律德光(第二任)、遼世宗耶律阮(第三任)、遼穆宗耶律璟(第四任),帝系也分別在阿保機次子耶律德光和長子耶律倍兩個分支之間轉換,耶律李胡雖然是母親淳欽皇后述律平鍾愛的幼子,但是在耶律德光去世之後沒有登上皇位,他本人和述律平也被遼世宗耶律阮遷居祖州,禁止他們隨意出入,實際上等於被囚禁了,這麼一來,李胡本人和他的兒子耶律喜隱、孫子耶律留禮壽自然都處於有想法沒辦法的狀態,看著耶律德光和耶律倍的子孫們皇帝輪流做,也肯定十分眼熱心跳。

耶律喜隱身材高大魁梧,擅長騎射(雄偉善騎射),看上去不錯一個孩子,但是性情輕狂沒有恆心,稍微得志便驕傲自滿(輕僄無恆,小得志即驕),在遼景宗統治時期,根據史書中的不完全統計,耶律喜隱一共有4次謀反,其中的1次因為供辭牽涉到父親耶律李胡,導致耶律李胡受到連坐,下獄而死。

讀史至此,很多人非常疑惑,既然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三系是遼國皇位的爭奪者,之前也發生過耶律德光奪取耶律倍的繼承人資格,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將耶律李胡排斥在皇位之外,耶律阮為什麼不對耶律璟(耶律德光之子)斬草除根?耶律璟為什麼不對耶律賢(耶律阮之子)斬草除根?而耶律賢對一而再再而三謀反的耶律喜隱也不起殺機?

這和遼國的封建社會形態(此處指封邦建國的一種分封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封建主義社會形態)有關,也和契丹族本身推舉政治領袖的傳統有關。當初耶律阿保機對於其兄弟們屢次謀反都基本上採取了寬恕的態度,和契丹族本身就有的3年選舉1次可汗的老傳統有關,根據這個傳統,他的兄弟們想要當可汗其實也不算過分的要求,所以耶律阿保機一方面將可汗變成專制君王,一方面也還是肯寬恕他們。另一方面,遼國的契丹貴族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竭力保持著私家武裝,遼國的很多軍隊始終是貴族私人財產,一旦遼國對外發生戰爭,皇帝需要發出徵兵令而貴族則有義務出兵或親自領兵參戰。

耶律倍當年能夠浮海南逃後唐,也說明至少耶律德光沒有在第一時間下狠手,耶律阮、耶律璟和耶律賢之所以能夠寬待潛在的政治對手,也和耶律家族中的不同支系本身有自己的政治基本盤有關。如果斬草除根,不能像中原王朝那樣擒賊擒王萬事大吉,反而會破壞政治平衡,激發其背後政治勢力的強烈反彈,引起政局劇烈動蕩。

這也是耶律喜隱在我們後人看來完全是不作不死,但遼景宗耶律賢最多只是囚禁他而沒有殺死他的原因。

不過,耶律喜隱被囚禁的地方是遼景宗專門建造的圓形土牢,他的手腳也被戴上了手銬腳鐐(械其手足,築圜土),前文說了,這麼嚴密的防範導致200多位宋軍俘虜無法救出他來,只好退而求其次扶立其子耶律留禮壽。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遼國和北宋對峙地圖。

後人寫文章介紹宋軍俘虜的這次行動是這麼說的:


200名宋軍卻正在醞釀發動一場大的行動,如果能成功,200名宋軍不僅能回家團圓,還是宋朝功臣,並載入史冊。

這固然是一種可能,但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200名宋軍俘虜起事的地方是在祖州、上京這樣遼國的核心地區,其具體做法是擁立新皇,如果說這只是為了搞亂遼國以便於自己這200人再千里南奔回到宋朝,從技術上分析可能性不大——寫文章讚揚宋軍俘虜的後人認為『方向與目的是正確的,但是在遼國眼皮底下謀反很難』,這個觀點實際上間接證明了在這樣地點的謀反如果只是為了搞出些亂子以便回國,實際操作性不強。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北宋後來的邊防部隊羸弱,就是抽調地方精兵到開封禁軍服役的演化路線的最終結果。

200名宋軍俘虜已山窮水盡,卻在遼國腹心之地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

遼聖宗時代以前,遼國的很多軍隊屬於貴族私有。

事實上,200位宋軍俘虜擁立耶律喜隱,非常可能看中的是耶律喜隱所代表的耶律李胡系統背後的遼國政治軍事力量——統和年間(983―1012),遼聖宗耶律隆緒也就是遼景宗的兒子追謚耶律李胡為欽順皇帝,這說明即使在耶律喜隱和耶律留禮壽都被啥之後,李胡所代表的遼國政治軍事力量還是需要安撫的——不是權宜之計的想肢解遼國製造分裂和混亂以便回國,而是想要成為『造王者 』(King Maker )在遼國擁立新皇奪取榮華富貴。

本次事件發生的981年,楊業歸宋只有2年,其長子楊延昭(楊六郎)24歲。他們的年齡可以作為一種象徵——北宋雖然建立了21年,但在北部邊防的士兵中,五代十國特別是沙陀傳統的影響還是很大,『漢祿』和『胡祿』,都可以作為自身武勇和戰功的對價——這200多位宋軍俘虜之所以沒有被遼國方面刻意防範,能夠安置在祖宗發祥的腹心之地,還能有相當大的行動自由度,非常可能就是因為在遼國的評價體系中,這些宋兵和開封的禁軍不同,本身具有很顯著的封建武士特徵,而對於封建武士來說,在遼國參與政治謀取富貴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比較大的可能,扶立耶律喜隱和耶律留禮壽的這200多位宋軍俘虜此時的宋軍身份已成過去時,他們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是一支獨立的有自身利益訴求的武裝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南宋臨安版『蘇大強』:宋高宗趙構滋潤的太上皇生活是怎麼來的?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