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臭名昭著的「小艾伯特實驗」究竟是什麼?直接讓實驗倫理規範誕生

臭名昭著的「小艾伯特實驗」究竟是什麼?直接讓實驗倫理規範誕生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科學一直是伴隨著人類進步的存在,任何一次社會的進步,其背後都必然有著科技的飛躍式進步,尤其是到了近代,隨著完善的科學體系出現,人類的科技文明飛速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科技飛躍的時代。

但是,科學並不是單單依靠理論就能夠支撐起來的,它需要極其繁雜的實驗階段,任何研究,最終都需要建立在實驗的證明之上,但是,實驗也分很多種類,有時候,某些實驗看上去實在是太過殘忍,讓人無法接受,但是對於這種不人道的實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並沒有對其明確倫理準則。

著名的「小艾伯特實驗」,就是一個出現在這種無規則的環境下的一個典型案例。

小艾伯特實驗是一個顯示人類經典條件反射經驗證據的實驗,這項研究也是一個刺激泛化的例子,它是在1920年由約翰·布羅德斯·華生和他的助手羅莎莉·雷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的。

當時,約翰為了尋求對他兒童反應觀念的支持,根據經典條件反射原理,他認為可以制約兒童恐懼另一個通常兒童不會害怕的獨特的刺激。

為此,他找到了一名叫做「小艾伯特」9個月大的嬰兒進行實驗,他先是讓小艾伯特接受了一系列情感測試,他通過讓嬰兒短暫接觸白鼠、兔子、狗等有毛髮的動物或是毛絨類物品,並記錄了小艾伯特對這些物品並不存在恐懼的情緒的情況。

在小艾伯特11個月大的時候,實驗正式開始,他仍然將小艾伯特之前短暫接觸過的那些東西依次放到他的面前,但是,每當小艾伯特想要觸摸那些東西的時候,他就會故意製造巨大的響聲驚嚇小艾伯特,這時候,小艾伯特就會對他想要接觸的物品或動物表現出痛苦的情緒,轉而想要遠離那個事物。

久而久之,這名男嬰就對這些毛絨物體產生了自然的恐懼,每當看到這些東西後都會嚎啕大哭,以至於這種恐懼的情緒蔓延到了其他物品之上。

最終,這個實驗讓約翰的理論獲得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卻引出了更大的爭議,那就是關於嬰兒人權的問題,儘管約翰答應要幫助小艾伯特進行心理康復治療,但最終他並沒有履行諾言,而他的實驗,讓小艾伯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最後在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這個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科學倫理的探討,提出了關於科學實驗的道德準則問題,並在最終由美國心理學會公布了實驗的倫理規範,禁止進行違反倫理的實驗等倫理準則,對科學實驗加以了限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法國人卻成為英國國王,後人回過頭來又和法國打了百年
他靠著五套《毛澤東選集》成功解放國家,成為人民的英雄

TAG:鵬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