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畢飛宇:文學教育是功德無量的工作

畢飛宇:文學教育是功德無量的工作

文學教育是功德無量的工作

畢飛宇

就在我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之前,張清華教授代表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已經和我面談過一次了,他十分詳細地安排了我的駐校工作,我感受到了榮耀,與此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責任。

我重點說責任。我必須指出,這個責任起始於莫言。眾所周知,2012年,莫言先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依照一般人的心理常態,莫言先生可以就此走進他的象牙塔,享受他緩慢而又優雅的私人生活,但是,莫言先生選擇了兩件事,一個是文學的教育,一個是文學的普及。

在中國,一直有一個傳統的甚至是理直氣壯的說法,文學不需要教育。我都懶得反駁這樣的混賬話。我已經55歲了,寫小說也已經三十多年了,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我所受到的文學教育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文學的教育意義重大,它不是培養幾個作家那樣簡單,它關乎人的質量,關乎民族的質量,關乎人類的質量。文學所關注的是生活與生命,一個人,只要有最為基本的向好的願望,就不該忽視文學,不該忽視文學的教育,哪怕你最終選擇的職業和文學一點兒也不搭邊。

早在六年前,也就是2013年5月13日,在莫言先生的倡導下,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了國際寫作中心。無論中心的指涉多麼地廣泛,文學的教育終究是它的使命。北京師範大學的駐校作家制度就是在這個時候建立起來的。許多作家來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一起生活、一起討論。把文學還原到日常生活的場景,這已經成為北京師範大學最為生動的人文景觀。

文學的普及說白了也還是文學的教育,但是,它的範圍更大,涉及的對象更多,換一個說法,它的難度也更大,需要更大的付出。為了踐行文學普及這樣一個宏大的願景,寫作中心甚至把他們的觸角從大學延伸到了中學,這是不可思議的,更是功德無量的。就在去年的11月,中心邀請許多作家走進了重慶第一中學,其中就包括我。我不只是這項工作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我見證了莫言先生廣博的胸懷,它感動人心,也召喚人心。某種程度上說,今天我站在這裡,正是回應了莫言先生的召喚。在此,尊敬的莫言,我向你的服務精神致敬,向你榜樣的品行致敬。

今天下午,按照張清華教授的安排,我還要和李洱一起去珠海的金鼎中學,和金鼎中學的中學生展開一場有關文學的對話,我希望孩子們開心。

(本文為作家畢飛宇在4月14日入校儀式上的答謝詞,標題為編者所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C語言?
如何推動兒童閱讀走向深入?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