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美齡,一百零六歲的人生總結,語言平實,卻詮釋行為與人品

宋美齡,一百零六歲的人生總結,語言平實,卻詮釋行為與人品

宋美齡,一個跨越三個世紀,具有大福報的女士。106歲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使其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比常人更深的認識。

她曾說道:「我是六十四還是六十七,又關你什麼事?判斷一個人的年齡不是以日曆來算,而是她活得有沒有意義,有沒有願意服務世界」。服務世界看似普通的四個字,世上能做到此種境界之人,卻是鳳毛麟角。此種境界乃常人難以達到的道德境界,即正其義而不謀其利。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在心中除了一個「我」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一個全體,一個國家。他們了解個人不僅是一個人還是社會的一部分,因此他們的著眼點在公不在私。能達到此境界的人只有古今之賢人和英雄。

宋美齡

在戰爭中,宋美齡致力於慈善事業、尋求國外支援、建立航空事業,做出拯救民族之功,使出挽救世界之力。服務世界的宋美齡以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達到極少數才能達到的道德境界。歷史的機遇,宋美齡的地位和能力,註定她可做出常人難以做到的大奉獻。小的奉獻有小的福報,大的奉獻自然有大的福報。奉獻並不遙遠,他就在我們的身邊,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個人工作如何、能力大小,都在有意無意地自我奉獻著,也在不知不覺中享受著他人奉獻的成果,實踐著「各有所得,各得其所欲」的處世之道。

宋美齡

素書曰:「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宋美齡因為地位、身份、能力,順應歷史的安排服務世界而滿足了自己的欲求。人人都有奉獻,人人都有欲求,年輕時的宋美齡喜歡榮譽,崇拜巾幗英雄,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最終,她通過奉獻社會服務世界,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這一件件實現欲求的大奉獻,使其有了大福報。

宋美齡曾從自己一百零六年的人生經歷中,對行為與人品的關係做出過語言平實的詮釋:

「如果過去曾給予我們以任何教訓的話,那便是每一個因必有其果,每一項行動都有其後果。我認為這是宇宙的精神基礎,它對於現在以及未來的世界都同等適用。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對於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正確的,種好因得好果,種惡因得惡果。

宋美齡

我們到了最後,仍是我們所有行動的總和。本性是不能作假的,也不能像衣服一樣隨便穿上脫下,以滿足一時的奇想。本性正如深入樹心的樹紋一樣,是需要時間與養育來使之成長與發展的。

我們便這樣一天天地寫下自己的命運,因為我們做了什麼,便必然成了什麼,我相信這是最高的邏輯,而且是生命的法則。」

可見,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命的長短,不在於索取多少,而在於是否為人和社會所用。此話與宋美齡的那句「判斷一個人的年齡不是以日曆來算,而是她活得有沒有意義,有沒有願意服務世界」互相通達。人生的價值不在年齡之長短,而在是否為社會和國家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四點通 的精彩文章:

清朝二百多年,只有這七人有資格被授三眼頂戴花翎,曾國藩沒資格
孝庄一石三鳥,讓姑姑降服多爾袞,讓多爾袞收拾豪格,兒子成帝業

TAG:歷史四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