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第一廉臣,他死後康熙悲痛不已,留下的遺物令百姓悲痛

大清第一廉臣,他死後康熙悲痛不已,留下的遺物令百姓悲痛

中國歷史上清官不少,但是在近代被人念念不忘的卻不多,清朝的于成龍作為一個大器晚成的名臣,至今仍被百姓歌頌。都說為官三年,再清廉的官吏也能撈到銀錢,但是于成龍卻是一個身無長物的人,至死他的遺物只有一套舊官服,清廉如他令百姓情不自禁為他揚名。

男子三十而立,但是于成龍在最好的年紀里卻耽誤了前程。他生於明朝時山西汾州府,在1639年27歲的他參加科考,當時因為看不慣官員的徇私舞弊,他在試卷上痛斥貪腐。這樣一來他是嘴上痛快卻榜上無名了,只勉強得到了一個候補參加會試的資格。

幾年後,天下成了滿清的朝代,於世龍再次燃起了參加科考的衝動。這次他花了四年時間學習,但是可惜考試失利,並沒有中榜。緊接著家庭的壓力接踵而來,他的大哥去世,家中有年邁的雙親要照料,又有年幼的兒子要撫養,為了維持家人的生活,他只能放棄求學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在家呆了幾年,父親去世他操持好喪事,安頓了家人,隨後再次重振旗鼓,發誓一定要在官場中嶄露頭角。終於在1661年,已經44歲的于成龍從國子監畢業,開始要投身到仕途中來。對於他來說,機會等了太久,他早已蓄勢待發。他發誓當上官後一定不是為了養尊處優,而是要干出一番有利於百姓的實事。

朝廷給他分配到遠離京城的廣西羅城縣,這裡對任何官員來說都是一場生死挑戰。此時是順治18年,廣西地區被清廷收服時間並不長,因此百姓對於滿清的統治並不十分誠服,再加上當地民風剽悍,生活困難,來這裡的官員都碰了釘子。在他之前的兩任知縣一個人死了,一個人直接逃了,可見當地的管理困難有多大。

于成龍來到羅城 時,也被當地貧困程度嚇住了。城內僅有六戶人家,十幾個茅草屋,就連縣衙也是寒酸的三間茅草屋。因為條件太艱苦,于成龍在當地找不到一個像樣的住所,最後只能住進了關帝廟中。試問哪有官員上任住進廟裡的?也只有于成龍能忍受這樣的環境,連跟隨他而來的幾個隨從都死的死逃的逃。

即便面對這樣的環境,他也沒有做出卸任的決定,而是在羅城縣深深地紮下了根。他認為,對於混亂的環境,更加要用嚴厲的刑罰來控制。不到三年,當地的環境和民風都有了巨大改變,百姓平安喜樂。此時他成了省內官員學習的楷模,當時的兩廣總督說他是全省唯一的「卓異」,在上官的舉薦下於成龍很快得到晉陞,開始到四川某縣任知州。

在當地不到兩年,他再次因為能力突出,得到上官稱讚,被安排到湖廣黃州府任職,四年後被升為知府。他不僅在地方上治理有方,在平定叛亂方面也功不可沒。任武昌知府時,正趕上「三藩之亂」,臨危之下他一個文官卻表現的異常英勇,幾次率領士兵鎮壓叛亂,還順利擒拿了匪首。

于成龍不僅能力強,在為官上也是潔身自愛從來不貪財,也嚴禁自己的手下有不法行為。他做上高官後,身邊想巴結他的人多了,這些人很自然的都主動給他送禮。他不但不高興,反而從送禮的人入手,先查他們的貪腐問題。

于成龍為官二十多年,大清天南海北的官他幾乎當遍了,不論走到哪百姓對他都是豎大拇哥。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即便在富庶的江南做官時,每日的飯菜也僅吃些米粥和青菜。在外為官多年,他從來是一人闖蕩,身邊一個家眷都沒有。結髮的妻子在老家照料孩子,與他一別就是20年未曾相見。

他68歲那年,在任上去世,身邊人看到他的遺物,只有一個破舊的木箱。人們打開後看見,裡面竟然只有一身舊官服,為官多年官至兩江總督的朝廷大員,竟然窮成這樣。康熙知道他故去的消息後一聲長嘆,感嘆大清痛失一名好官。百姓們更是自發為他送行,追著出殯的隊伍走出了20里。這就是大清第一廉吏!

參考丨《於清端政書》《清史稿·于成龍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關羽堪稱萬人敵,呂布有虓虎之勇,如果兩人對戰,誰會更勝一籌
「梅開二度」是很污的成語嗎?別再被騙了,背後故事令人唏噓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