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帝王為何總是執著於封禪大典?

中國古代帝王為何總是執著於封禪大典?

文/大橙子

封禪泰山,祭天祀地,這是中國古代國家禮儀中最隆盛的國祀大典。根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共有七位皇帝先後舉行過封禪大典,其中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在泰山舉行,武則天曾在嵩山舉行,王莽等也曾想要舉行。為何中國古代的帝王如此熱衷於封禪儀式?封禪活動對於他們又有什麼實際意義?

中國古代帝王為何總是執著於封禪大典?

圖/西安的漢武封禪群雕


01 確立政治文化的範式

所謂「禮盛莫於告天」,中國古代帝王通過封禪這一繁瑣而又盛大的儀式中所試圖體現出來的正是其政治文化,並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儀式的神聖性、崇高性和象徵性進一步確定和強化自己的統治權力,構建思想領域的統治。

以西漢武帝的封禪儀式為例,這場典禮儼然是一個西漢政治文化閱兵場,將天子至尊、王道仁政、天下一統、禮義教化等一套相關思想觀念展現地淋漓盡致。如針對漢初改德、改制的爭論,漢武帝在巡狩時「祠黃帝於橋山」,封禪時「衣上黃而盡用樂」,明確向朝野昭示了漢朝尊黃帝、尚土德。

再如漢光武帝在中元元年舉行封禪典禮時全以讖緯儒學為規範,「宣布圖讖於天下」,通過儀式進一步明確向天下宣告儒學神學化。

中國古代帝王為何總是執著於封禪大典?

圖/山東省泰安市打造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


02 贏得權力鬥爭

「禮者,君之大柄也」,「禮,王之大經也」。禮儀作為中國古代王朝的「立國之本」,其所彰顯的不止是「天命」,更是一種不可逾越的等級秩序。封禪作為古代禮儀中的大宗,其所彰示的更是地位與等級。

此種藉助封禪來實現政治鬥爭目的的封禪在唐朝最為常見。唐高宗時,武則天曾指使禮部尚書許敬宗「議封禪儀」,使高宗允准「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祇」,從而為皇后身份奠定封禪祭祀禮中母儀天下的地位。之後又「抗表」壓李唐諸公卿,終於在禪皇地祇於社首山時使「皇后武氏為亞獻,越國太妃燕氏(武后堂姨表姊)為終獻,率六宮以登,其帷亦巾皆錦繡」,為中國宗法史上開天闢地第一次。

中國古代帝王為何總是執著於封禪大典?

圖/高平伯方村仙翁廟正殿壁畫:唐太宗泰山封禪圖


03 威懾周邊民族

中國傳統的整個格局為「內諸夏而外夷狄」和「聖帝在上,諸侯賓服,威振四夷」,因此,維護王者之政,威懾周邊夷狄就是其必須要在政治決策中所考慮的問題,封禪正是傳統中原王朝維護「華夷之辨」的手段之一。

如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的封禪,其在封禪中置十二部將軍,親率十八萬軍騎,旌旗連綿千里,出長城,北巡邊陲,登單于台,至朔方,臨北河,威震匈奴。漢武帝如此興師動 眾大張旗鼓的行動,其實就是借封禪大典炫耀武力,以威懾西北少數民族。就連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元年封禪的重要動因之一都是宋遼澶淵之盟後,真宗群臣認為「惟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

參考文獻:

汪海:《漢唐封禪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8年;

何平立:《中國封建皇帝封禪略論》,《安徽史學》2005年第1期;

楊英:《「封禪」溯源及戰國、漢初封禪說考》,《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道家和道教之間是什麼關係?
羅馬人為何沒能統治日耳曼?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