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能統治中國47年之久有一個原因很重要,這一點她勝過武則天

慈禧能統治中國47年之久有一個原因很重要,這一點她勝過武則天

慈禧太后自辛酉政變後掌權,一直到她去世,達47年之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在封建男權社會這是很難想像的,她必須面對皇室宗親、文武百官、普通民眾乃至儒家道德觀念的的巨大壓力。可是我們發現,在慈禧統治的時期,對她的統治地位很少有人質疑,而且還認為她是一個頗有治國才華的政治家,慈禧能做到這些,她依靠的是什麼呢?

第一,就慈禧太后個人而言,的確非常善於玩弄政治權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使人莫辯其內心真實想法,且能很好地運用封建君主的「權」、「術」、「勢」,的確是一位老練的封建統治者。

第二,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又並非僅僅是其具有高深莫測的政治本領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古話說:「無鞭策,雖造父不能調駟馬;無勢位,雖堯舜不能治萬民。」晚清重臣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討論清廷政局時曾說:兩宮太后「才地平常」。

咸豐去世後,實行的雖是「垂簾輔政,蓋兼有之」的機制,但慈禧太后無疑佔有新帝生母的有利地位,更便於「挾天子以令諸侯」,隨時皆可懸權而動。這種正統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優勢,在其以後對恭親王奕?的多次貶抑打擊中,在其維護個人權力的諸次鬥爭中,都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

第三,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權力近半個世紀之久的一個客觀原因,即是清末的幾位皇帝均是年幼繼位,這就為她出面垂簾聽政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借口。試想,如果她的兒子同治帝不是剛剛19歲去世的話,慈禧太后將沒有第二次垂簾聽政的機會。

第四,慈禧太后能夠掌握清王朝最高權力數十年的另一客觀原因,就是她很好地處理了愛新覺羅氏家族與那拉氏家族的政治關係。如果我們將她和武則天做一個比較,就會對此有一個較為清楚的認識了。

唐高宗李治因患病不能聽政,於是「政事皆決於天后。」此時武則天雖「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但尚不能為所欲為。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駕崩,中宗李顯即位,由宰相裴炎輔政,凡遇軍國大事不能決者,須由天后裁決,顯然,武則天掌握著唐王朝的最高權力。不久,武則天廢掉中宗,改立小兒子李旦為睿宗。

自嗣聖元年(684年)至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出面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稱帝,建國號大周。但是她稱帝以後,就開始殘殺皇室宗親,這不但引起了李氏家族的全力反抗,也引起了眾多唐王朝舊臣、重臣的強烈不滿與反對。最後,在神龍元年(705年),被逼退位,歸政於中宗李顯。

反觀慈禧則不然,她掌權的數十年時間裡,對愛新覺羅家族與那拉氏家族的處理遠比武則天要高明。比如,她的弟弟桂詳以及族人曾多次要求她對他們委以重任,取得清廷的某些實權。但是,慈禧太后以其不具備這方面的才幹而拒絕,終慈禧一世,從未任用過那拉氏家族之人,沒有給人以外戚干政攬權的感覺。

再者,慈禧所選立的小皇帝,都是愛新覺羅家族近支親王的後代,她的一切獨斷專行,雖會引起皇室親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滿。但可以肯定的是,從來沒有人懷疑過慈禧太后對於大清朝,對於愛新覺羅家族有所不忠或威脅。至於慈禧多次選立小皇帝,以及與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等人的矛盾與鬥爭,皆被他人理解為大清朝內部的權力分配之爭,甚至不過是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叔嫂家務之爭。

可以看出,慈禧太后一生在政治覺悟上都是十分清醒的,懂得政治底限不可觸碰的這一基本原則。從這些方面來說,她雖然沒有做過皇帝,卻比武則天更高明,這也是他掌控大清王朝數十年不倒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湘軍悍將也是悲情英雄,為捍衛名譽,所部六千精銳全軍覆沒
朱棣手下有兩條「惡犬」,一文一武珠聯璧合,但結局都是兔死狗烹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