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民族英雄帶著兩千人起義,一輩子都在為國家戰鬥,死前高喊六字

一民族英雄帶著兩千人起義,一輩子都在為國家戰鬥,死前高喊六字

所謂術業有專攻,有人問:你看哪個文豪曾經到過狀元?還真沒有,有治國安邦的抱負是一回事,可是實際的執行和政治遠見就是另一回事了。現在我們講到詩人,能想到的都是那些柔弱文藝的青年人,理想主義、有著勃勃生機。但中國古代應運生出很多有大氣、恢弘氣魄的豪放派詩人。詩不僅僅是兒女情長,更有豪言壯志,哲學道理和人生追求。

比較樂觀積極的詩人,人們能想到盛唐時期的李白,不得不說詩人的成名和時代有著解不開的聯繫,李白生在盛唐時期,見到的是大唐的大好河山,滿腹詩書的李白抒發的都是對祖國大好河山壯麗的讚美,以及對政治的抱負,而晚他十一年的杜甫就差出一個時代,安史之亂使得政治影響對杜甫比李白要大得多。

說到豪放派的詩人,不得不想到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中學時期人人都學過辛棄疾的詞,其中的恢宏氣勢和辭藻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嘆為觀止。不過可惜的是,幾乎大文人都不適合從事官職,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太感性的人去治理國家,即便是共情能力很強,也容易被情緒所左右,辛棄疾就是如此。

辛棄疾是北方人,祖父還在金朝當職,辛棄疾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反金,有一天恢復漢人的河山,他親眼見到很多金人壓迫漢人的事,所以跟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滿懷一腔熱血,有報國之志的辛棄疾,一身正氣和勇敢的舉動,不僅寫得一手豪放的好文章,還能夠拿起武器去揭竿而起,這和一般的文人就非常不同,一反南宋柔弱的形象。

有一身狹義之氣的辛棄疾少年與金朝的文學家党懷英曾一同受學於劉瞻,兩人曾經十分要好,互相欣賞彼此的才華,辛棄疾一度非常仰慕党懷英,但後來辛棄疾發現党懷英和自己希望復興大宋江山的政治理想完全相反,党懷英認為跟隨金人才是大勢所趨,使得辛棄疾不得不與曾經的知己分道揚鑣。

辛棄疾21歲那年,趁著完顏亮南侵之時,在金朝統治之下的漢人奮起反抗,辛棄疾帶著2000多人跟著耿京去起義,後來辛棄疾在金朝爆發內亂時南下與南宋取得聯繫。辛棄疾的勇猛進取的形象給宋高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還給了他江陰簽判的官來做。自此他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不過辛棄疾在戰場殺敵的形象還是一直留在了北方。

初入官場的的辛棄疾十分單純,應該說他一腔報國的初衷很難在複雜的政治下存活,可他當時並不知道南宋的懦弱,他以為宋孝宗表現的要恢復失地的銳氣是真的。因此辛棄疾一口氣寫了很多如何抗金的建議,人們讚賞他的文采,喜歡他的文章,可是對於這些具體的抗金建議根本不願意提及,朝廷只是利用辛棄疾的實際才幹來做事,卻根本不給他機會一展抱負。

然而辛棄疾是一個不忘初心的人,始終以他正直直爽的性格表現自己抗金的意願,太正直的人在官場無法發展,因此辛棄疾在仕途之路上並不安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在宦海沉浮的經歷變多,辛棄疾慢慢了解了自己的位置,後一心想歸隱田園。

後來雖然他也有機會再度出山任職,一展當年抗金的願望,不過仍然到最後還是失望為終。在晚年的失意當中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成了千古流傳的經典。在68歲那年,辛棄疾帶著自己一生的壯志難酬離開了人世,臨死前還高喊著「殺賊!殺賊!」「殺賊!」南宋朝廷聽說後,對其追封厚葬,可是這些都不是辛棄疾最在乎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最剛硬的清官,讓皇帝下跪,批鬥皇帝喜愛的權臣,皇帝還連忙誇讚
中國最艱難的時刻,面對不可戰勝之敵,百姓向死而生,巨龍蘇醒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