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是誰?

拍出了常年影史第一《公民凱恩》的奧森·威爾斯?還是默片之光、史上最幽默的喜劇大師卓別林?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從左:奧森·威爾斯,查理·卓別林

可有這麼一個人,奧森·威爾斯也是他的小粉絲,默片時代跟卓別林平分秋色,《戲夢巴黎》的男女男為著他倆誰更偉大,大吵一架。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戲夢巴黎》,導演貝托魯奇,2003

成龍是他的像素級模仿犯;他拍起戲來比「拚命三郎」阿湯哥更不要命;天生的喜劇天賦,不靠台詞,不靠服裝,全靠一張終身不變、沒有表情的冷漠臉。

沒錯,他就是「冷麵笑匠」巴斯特·基頓。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1895-1966)

剛結束不久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講述他的紀錄片《了不起的巴斯特》,把觀眾帶回了一百年前的默片時代。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本片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對影迷而言並不陌生,他是奧森·威爾斯的生前好友。

不僅出演了威爾斯的遺作《風的另一邊》,更在過去的將近半個世紀里,幫助並見證了這部奇蹟之作的最終完成。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靠在奧森·威爾斯身上

銀幕上,博格丹諾維奇用新作致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喜劇大師巴斯特·基頓。

而銀幕下,有一群迷妹自發成立起「基頓的劇院」影迷小組,在影院門口發放自製的明信片,從上海到北京,追逐著這顆閃耀了一個世紀的明星。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基頓的劇院小組從前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始,向觀眾發放基頓明信片

《了不起的巴斯特》帶著我們回顧基頓的生平,卻在尾聲話鋒一轉,回到20年代,重新聚焦於基頓藝術生涯最光輝的十部作品。

導演沒有選擇像其他人物傳記那樣,用令人扼腕嘆息的死亡作為收場。

相反,它落幕於鮮活的影像,因為那是基頓留給世界的遺產,也是他永恆的生命力所在。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影片在去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收穫經典單元最佳紀錄片大獎,巧的是,半個世紀以前,紀錄片的主角巴斯特·基頓本人就站在這裡,接受台下不絕於耳的掌聲與歡呼。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69歲的基頓在威尼斯面對台下記者,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那可是1965年的威尼斯。費里尼、戈達爾來了,維斯康蒂和安東尼奧尼也在,然而最長的起立鼓掌卻屬於第一次參加電影節的巴斯特·基頓。

他主演的一部名叫《電影》的無聲實驗短片在威尼斯首映,影片本身堪稱晦澀難懂,主角直到最後才短暫露出正臉——

那雙蒼老的眼睛依然有著憂鬱的震懾力,不愧是影史上最「了不起的冷酷面孔」(the great stone face)。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基頓拍攝《電影》,1965

面對喝彩,向來謙遜的基頓受寵若驚,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默片能被當代觀眾接受甚至喜愛。

如今距離基頓的大銀幕首秀已經過去一百年,他的電影不僅沒有被遺忘,甚至深刻地改變了電影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和影迷。

大導演奧森·威爾斯也淪為他的「追星一族」。

尖刻如威爾斯,卻從不吝嗇對基頓的讚美,稱他是「銀幕上最美麗的男性」和「影史上最偉大的小丑」。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了不起的巴斯特》中可見威爾斯對基頓的評價

在默片時代,人物對白通過字幕卡來交代,一部電影要想讓觀眾看懂,它的對白和故事情節必須極盡簡單,正因如此,如何用畫面講故事,便成了重中之重。

巴斯特·基頓就是默片時代最懂得「拍」電影的人之一,他用視覺抓住觀眾,堅定做電影本體的開拓者。

然而最初他也曾對這個新興藝術表示懷疑,當喜劇演員「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說服他從雜耍戲轉向銀幕時,基頓只提了一個要求:

把攝影機給我,我得弄明白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基頓參演阿巴克爾自導自演的電影

於是,有著機械師天賦的基頓,把阿巴克爾的攝影機大卸八塊,徹底搞清楚了它的運轉機制,從此開啟了他的電影實驗。

基頓的電影觀建立在一個最簡單的原則之上:真實感。

極少用到特效,大部分情況下,攝影機所見,便是觀眾所見——「眼見即為實」。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這種真實感首先在於動作特技的親力親為。

當基頓還是個孩子時,他跟隨父母演出雜耍,衣服上被縫上了一個把手,像一隻小小行李箱一樣被大人們扔來扔去,而他總能保證自己安全落地。

從那時起,基頓便懂得把自己變得像貓咪一樣輕盈,隨時隨地準備著摔倒和跌落。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兒時的基頓和父母組成了「三個基頓」雜耍團

而他從兒時經歷里學到的另一個教訓,便是:不要露出笑容,只有這樣觀眾才會大笑。

所以,基頓轉戰銀幕後,面無表情成了他的個人招牌,而肢體的表現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調。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在默片時代,拍攝高危場景的慣用方式是遮罩合成,在透明玻璃上畫出背景,或者巧妙布景,選取特殊的攝影機角度,利用視覺錯誤讓觀眾信以為真。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卓別林《摩登時代》的驚險一幕,縱深效果的背景是在玻璃上畫出來的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哈羅德·勞埃德《安全至下》的經典鏡頭,布景本身搭建在高樓的平台上

但對基頓的電影而言,所有看上去危險的鏡頭,都確實是危險的。

不論是原地空翻、高處墜落,還是靈活自如地穿梭於不同空間,基頓彷彿有超能力,能做到讓他的同僚都望塵莫及的高難度動作特技。

由於他表現得過於輕鬆自如,人們總以為他是不會受傷的奇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待客之道》中有一場危險係數極高的水中營救戲,基頓堅持不使用替身,而劇組不可能真的去森林中實景拍攝,如何讓人工搭建的河流瀑布場景看上去更加逼真?

答案是縮小樹木的尺寸,用迷你的樹木模型點綴其間。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待客之道》布景

攝影機預備,基頓下水,劇組裡的規矩向來是「只有基頓喊卡,攝影機才能停下」。

為追求真實感,基頓愛用長鏡頭展現危險特技的完整過程,旁觀者無一不提心弔膽,而基頓確實筋疲力盡,差點溺水。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實拍基頓水中營救

《將軍號》使用真實的大炮拍攝戰爭場景,由於基頓離得太近,炮彈的衝擊力將他震暈倒地,失去意識,而他只休息了一會便恢復拍攝。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對真實感的極致追求,也讓基頓堅持用真實的火車實景拍攝,並且為了實現理想的跟隨長鏡頭,他調用了兩列火車,架設兩條軌道。

一條給被拍攝的火車,另一條給載著攝影機和攝影師的火車,大橋倒塌的一幕更是真槍實彈,締造了默片史上最燒錢的一個鏡頭。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這一個鏡頭價值42000美元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雙火車拍攝現場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基頓指揮道具組

《將軍號》也是奧森·威爾斯最愛的電影之一,他認為「影史上很少有作品能與之相提並論」,同樣取材自美國內戰,卻在「視覺層面比《亂世佳人》強100倍」。

《七次機會》中的基頓要躲避上千個憤怒的新娘,這場追逐戲被大遠景長鏡頭盡收眼底,他活像一個真人版刺蝟索尼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高山,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物。

拍攝動用了1300塊石頭道具,全部驚險動作都由基頓本人完成。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拍《福爾摩斯二世》脖子骨折,拍《電氣化屋子》腳腕骨折,拍《客廳、卧室和洗澡》眼睛淤青……這些不要命的動作戲讓基頓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福爾摩斯二世》讓基頓脖子骨折的一場戲

甚至在他出鏡的最後一部電影里,近七十高齡依然堅持親自撞樹。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年近七十的基頓最後一次出鏡,客串《春光滿古城》

在這一點上,基頓對當代動作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成龍就曾直言自己受到卓別林、哈羅德·勞埃德和基頓的影響,而基頓「是最棒的」。

在《A計劃》里,成龍在一個場景中接連致敬這三位默片喜劇大師,搬演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勞埃德的《安全至下》和基頓的《三個時代》中最經典的段落。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從上至下,致敬《摩登時代》《安全至下》《三個時代》

成龍也曾模仿基頓最愛用的橋段——平面整個倒下,主人公毫髮無傷。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而《船長二世》中基頓面臨的是重達兩噸的水泥牆體,劇組用繩子將牆面拉起,開拍的瞬間砍斷繩索,供基頓「逃出生天」的窗戶小得可憐,哪怕稍微站遠十幾厘米都會立馬沒命。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用繩子拉起牆體

如今太多動作片依賴於替身、碎片化剪輯和後期特效,作為默片愛好者的成龍和基頓持有相同觀點:

首先親自上場保證動作特技的真實性,其次避免過度剪輯,將動作過程完整地呈現給觀眾。

《碟中諜6》中最著名的場景之一,便是湯姆·克魯斯從一個樓頂飛躍到另一個樓頂,不惜以腳腕骨折為代價,只為追求真實效果。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阿湯受傷的驚險瞬間

而基頓的《三個時代》中有極其相似的一幕,同樣親自完成特技,為了強化高度感,場景本身被搭建在較高的平台上。

阿湯哥徒手扒飛機,基頓也曾很多次徒手扒火車,那時還完全沒有保險措施可言。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三個時代》布景

基頓對現代電影的影響遠遠不止於動作特技,他的電影有著敏銳的空間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在人物和空間的互動中產生。

成龍顯然也對此深信不疑,《A計劃》這一場自行車追逐戲便利用了狹窄巷子的空間特點,製造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電氣屋子》造出了一個遍布機關的四宮格玩具屋,此後,無數影視劇都曾使用這種橫截面式的房屋解剖畫面。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這一個鏡頭則啟發了諾蘭《盜夢空間》里最著名的場景。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假如基頓沒有選擇演戲這條路,可能早就成為了一個工程師。

他的電影故事情節遵循極簡原則,往往是跟著感覺走,50%以上的笑料都靠現場即興發揮,但他對場景的設計建造有一套縝密的計劃。

電影中隨處可見對空間的探索,和對裝置的迷戀,二者不可分割。

《一周》講述一對新婚燕爾搭建攜帶型房子,由於情敵暗中使壞,他們的房子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歪七扭八形狀怪異,大風都能讓它原地旋轉,活像一件輕飄飄的玩具。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鬼屋》中基頓對房屋的改造讓人應接不暇,高潮迭起,機關成為了情節本身。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基頓好比一個高明的大魔術師,任何場景,任何尋常物件,都是他的魔術道具。

《福爾摩斯二世》中的穿牆術,《船長二世》中的新船下水秒沉,都呈現出讓人難以置信的魔術效果,而它們背後的機制卻極其簡單。

穿牆是在牆上鑿出了一塊木板,而新船下水則是在湖裡放置了一個大功率的拖拽裝置。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穿牆」的原理

基頓的「繼承者」成龍,也擅於在日常元素上做文章,生活中極易忽略的存在,在大銀幕上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戲劇潛能。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紅番區》中的冰箱打鬥

把拍電影當作是冒險的基頓,充分激發了電影本體的潛能,他用畫面創造真正的視覺喜劇。

即便如此,他並不像卓別林等默片大師一樣,抗拒有聲電影的到來,事實上,基頓有一把好嗓子,聲線低沉磁性,完全可以駕馭對白和歌曲。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卓別林和基頓「影史級的相遇」在電影《舞台春秋》里

電影《舞台春秋》里,最後兩人同台合奏太經典了,象徵兩個時代的結束。

經典歌舞片《雨中曲》就曾經描繪出好萊塢默片明星面臨有聲片時代的尷尬境遇,然而,對基頓事業的巨大打擊並非來自有聲片,而是和米高梅的簽約。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米高梅經典片頭

大製片廠的製片人中心制度和高壓環境,讓基頓這樣的電影作者失去了自由創作的空間。

從創作的主體,淪為片廠的吸金工具,甚至劇本中的笑料都由專門的「笑料編寫組」流水線生產。

同時,嚴格的製作成本預算也意味著基頓不再被允許親自冒險,嘗試那些高危的動作特技。

幸而,在某些極其罕見的時刻,我們還能看到屬於基頓的靈光一現,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年,他仍然活躍在銀幕之上。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日落大道》彩蛋式客串

更值得慶幸的,則是一百年後的今天,電影史沒有遺忘基頓,他的默片在60年代被重新發掘放映,走進大眾視野。

影迷前赴後繼,正應了赫爾佐格在《了不起的巴斯特》中的那句話:

「他看到了電影的本質,他是電影的發明者」,視覺是基頓的語言,也是最普世的語言。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人,阿湯哥、成龍都曾「像素級抄襲」他的作品

作者 ? 麻友安

編輯 ? 斯特辣不耐渴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