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文/王凱迪

公元7世紀上半葉的唐朝,可以說是世界的中心,盛唐帝國的強大讓整個東亞乃至於整個亞洲的各大政權都為之驚懼。然而,在唐帝國的東北方,一個號稱「海東盛國」的渤海政權卻在唐王朝最盛之時逆勢崛起,幾乎佔據了整個遼河以東的東北地區,其君主成為了實際上的東北王。這個神奇國度的發家秘訣何在?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圖/極盛時期的唐王朝


01 緣起高句麗的靺鞨人——大祚榮

渤海國的崛起最早要追溯到契丹人引起的營州叛亂。走則天女皇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五月,營州都督趙文翙,殘酷壓榨各族人民,激起了契丹人反叛。松漠都督李盡忠(契丹渠帥窟哥孫)和歸誠刺史孫萬榮(盡忠內兄),舉兵殺死營州都督趙翙,佔據營州。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則天女皇命武懿宗為大總管,婁師德為副大總管,率兵二十萬征討。唐軍又令奚、突厥,「掩擊其後,掠其幼弱」。孫萬榮兵敗率眾遁逃,為家奴所殺。唐軍鎮壓了契丹叛亂。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圖/韓國人眼中的「民族英雄」大祚榮

當時徙居於營州一帶的靺鞨人首領乞乞仲象、乞四比羽等,本是原居高句麗統治下的栗末靺鞨人,在高句麗滅亡後被唐人遷徙到營州(遼西一帶)。乘李盡忠叛亂之機, 乞乞仲象、乞四比羽率領靺鞨部眾和高句麗遺族離開營州東歸故地(遼河以東)。

在契丹之亂平定後武則天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中郎將索仇率軍追擊,乞乞仲象之子大祚榮在天門嶺(遼寧東北東北)大敗追軍。大祚榮率眾東奔,原擬返回「太白山之東北」,因阻奧婁河,遂於東牟山下(吉林敦化),「築城以居」。大祚榮乃建國「自號震國王」。


02 唐朝的東北戰略隱憂

大祚榮立國時期恰好趕上了武周末年的多事之秋,武則天不僅要穩固北方新崛起的後突厥政權,還要擔憂西域與大食吐蕃的戰略問題,還有面臨國內呼聲日漲的李唐復國運動。所以,武則天對於契丹叛亂之後的東北地區無甚進取之心,但求穩定而已。玄宗即位之前的唐朝政府始終放任著大祚榮政權自由發展,從而為大祚榮立足東北留下了寶貴的緩衝時期。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圖/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玄宗時期,唐王朝對於東北的統治依舊滿足於對遼西的管轄,遼東本質上仍然屬於「化外之地」。

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派郎將崔忻,攝鴻臚寺卿,以「宣勞靺羯使」的名義,從長安出發,經山東半島的登州,乘船渡海,踏上遼東半島,溯鴨綠江而上,東北行至神州(今臨江),再由陸路,到達「舊國」。冊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由此可知,唐朝的東北陸上交通都難以直達渤海之地,僅僅能夠在名義對渤海進行最低等的羈縻統治。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圖/渤海國


03 渤海人的進擊戰略

《新唐書·渤海傳》記:「祚榮盡得夫余、沃沮、弁韓、朝鮮海北諸國。」其中弁韓、朝鮮海北國不可信,但「盡得夫余、沃沮」確為事實。根據後世歷史記載,祚榮時的疆域,大抵在今長白山、牡丹江、松花江上中游以及朝鮮半島東北部,主體民族是靺鞨粟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和白山部。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圖/日本人眼中的渤海國與日本海航路

渤海人不僅在地理上穩固自己的地盤,還仿照唐朝的府兵十六衛建制,雖略有變革,但大致相似。設左右猛賁衛、左右熊衛、左右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等十衛,兵力數萬,人口十餘萬戶。同時,渤海人還積極聯絡雄踞漠北的突厥政權,向其臣服並請派「吐屯(監察官)」前來,從而在側翼獲得了重要的戰略支撐,穩定了自己的地緣環境。

渤海國是如何在盛唐帝國的眼皮底下自立門戶的?

圖/全盛時期的渤海國

渤海人的出現是唐王朝滅亡高句麗之後東北地區戰略真空的直接結果。東漢時期獨霸東北的高句麗政權的轟然倒塌後,唐王朝在東北並沒有成功應對複雜的民族局面,反而將羈縻政策一以貫之,從而導致了東北局勢的空洞化與渤海的崛起。

參考文獻:

1.中國全史百卷本

2. 董萬侖,東北史綱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帝王為何總是執著於封禪大典?
羅馬人為何沒能統治日耳曼?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