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被惡搞到這種程度,我真的有點同情蔡徐坤了

被惡搞到這種程度,我真的有點同情蔡徐坤了

之前有寶寶留言說好久沒有看見氧叔講藝術類的美學啦,今天就為大家安排上哈~放心不是特別晦澀的,相反還有點好玩。

說到惡搞藝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至少對於惡搞不陌生。因為各種惡搞在生活中也挺常見的。比如之前大家惡搞楊冪什麼鼻孔插線板,以及唱《愛的供養》,連楊冪自己也會拿這些梗來調侃自己。能接梗又能拋梗,被惡搞卻讓自己更受歡迎,她真的拿捏的很到位。

以及最近蔡徐坤告b站事件,氧叔也特意去看了下b站上關於蔡徐坤的籃球梗。(惡搞上升到人生攻擊確實不好)

惡搞不光出現在各種娛樂生活中,各種大牌的惡搞元素也很常見。

就連各種藝術家也很開放式的開始了在惡搞中藝術的藝術行為。不過惡搞究竟是一種反叛式的藝術還是一種嘩眾取寵,氧叔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只要超過了那個界限就會引起一些反面情緒。

惡搞藝術的初衷不同呈現的效果也會不同,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比較有趣的方面看看大師以及明星都是怎樣參與惡搞藝術的吧~

大師 惡搞藝術

對名畫再加工和讓名畫動起來,對於當代藝術來說這並不常見。不過當你看完這些再加工過的大師作品,大概也會發出驚嘆,原來它們還有這種效果呀!比如俄羅斯的藝術家Svetlana Petrova就喜歡把自己的寵物貓放到了眾多名畫之中。

最妙的一點是,看他的畫和在對比原畫,你竟然覺得這些新加的元素意外的和諧。這隻胖貓以各種形態出鏡,時而慵懶時而冷酷,給畫帶來了其他的新內容。

同樣各種名畫的相互疊加也是當代惡搞藝術的一種方式,藝術家將《吶喊》和梵高的《星月夜》,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結合。原本夢幻綺麗的畫突然多了點黑色幽默感。

關於《吶喊》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版本,有派大星版、小丑版、就連表情包都有一個版本。《吶喊》幾乎可以被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大概真的有很多事都能把人逼到想吶喊吧。

靜態的疊加是不夠的,想要讓藝術更接地氣,動起來也是不錯的思路誒。所以有了各種超魔性的藝術作品動圖。氧叔認為有時候一幅畫靜態是一種感覺,動態之後立馬會傳遞出新的視覺體驗。

波蘭新媒體藝術家Kajetan Obarski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奇葩的存在。將名畫與現代腦洞結合,讓名畫更有趣令他迅速走紅。

梵高割了耳朵後收到了耳機禮物。

不過,關於這個新媒體藝術家的行為大家褒貶不一。但氧叔認為,用大家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藝術也算是對藝術的貢獻。論藝術的高尚與嚴肅性的同時,在當代如何讓藝術打破「小眾」的怪圈也很重要。

明星x惡搞藝術

除了各種藝術家把惡搞藝術玩的很順手,娛樂圈也有很多惡搞藝術大師哦。就拿蔡依林才說,近兩年她的專輯和封面都有很足的惡搞藝術成分在。

氧叔認為蔡依林的各種「惡搞自己」,其實與反叛相關。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擊惡評,在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表達自信。

蔡依林的各種雜誌封面也是走搞怪路線,相比年少出名的她給我們留下的熱辣舞娘形象,這種戲謔惡搞風到很區別於一般的女明星。就像惡搞藝術之後的畫,從單一的內容到更立體多元。

看完蔡依林,我們在看看看張靚穎。張靚穎在之前的專輯封面設計中就採取了把自己與名畫元素相結合的方式。

這種惡搞藝術的元素還穿插在她專輯中的mv里,有時候氧叔會反思。過去好的歌星的歌曲與MV都十分精良,周杰倫的新歌發布之後我們還會默默期待他的MV。一則當代的新生代歌手好像很難再花精力去做MV,二則習慣抖音短平快的大多數人也不會再去看歌手的MV了吧。

除了代表反叛,有時明星對藝術進行惡搞也是一種「致敬」。比如有很多人都cos過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以及憨豆先生cos各種名畫造型。

明星與名畫人物換臉,或者藝術愛好者cos各種經典畫面。人們總以不同的方式把這些經典了幾個世紀的東西找尋出來賦予它們更新的含義。其實惡搞藝術是否真的是藝術,氧叔認為重點在於它能不能引發人新的思考。

一味的惡搞是不斷散發低級趣味,而真正反叛和黑色幽默的惡搞目的卻是讓更多人看見社會更多的面。比如我們的故宮乾隆畫像,就能結合當下的熱點諮詢,就能從無人問津到人手一個的潮流單品。

還是那句話,藝術能帶來感知,感知能帶來變革。我們的低美感社會也正需要藝術的浸染。不論以何種方式展現藝術,強調藝術內核價值的才叫藝術,其餘的也只是嘩眾取寵和釋放惡趣味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氧App 的精彩文章:

楊超越鎖隊友爆出一堆料?暴露隊友換衣、當媒體面苦肉計污衊隊友
難道要給網紅蛇精臉平反?教你get尖臉自然美女的公式

TAG:新氧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