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36屆「上海之春」圓滿落幕,走過60年,什麼讓她依然年輕?

第36屆「上海之春」圓滿落幕,走過60年,什麼讓她依然年輕?

今晚,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即將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樂聲中落下帷幕。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節,「上海之春」走過60年歷程,推出了近千部原創作品,湧現了《梁祝》《紅旗頌》《長征交響曲》等傳世佳作。正因為每一屆音樂節總有新人新作不斷湧現,新的機制新的嘗試不斷進行,「上海之春」依然保持著年輕的活力,擁抱著新一代的觀眾。過去21天,數萬名中外觀眾走進各大藝術場館、近百萬市民通過線上、線下藝術活動參與聯動,近距離感受「上海之春」的藝術魅力。

60年老牌音樂節,如何拓展影響力?

擁有60年歷史的老牌音樂節,如何面向新時代轉型升級,煥發新活力?本屆音樂節有不少新嘗試。

今年,「上海之春」首次集結了長三角地區音樂、舞蹈最強陣容,打開了長三角文藝合作新格局。滬蘇浙皖四地藝術家聯合策劃、聯合採風、聯合創作、聯合演出,既充分體現了每個地域所特有的藝術特色,又顯現了融合交流所帶來的巨大優勢。《長三角專業舞蹈展演》《長三角優秀舞劇片段集萃》《長三角地區手風琴巡演》《長三角合唱音樂會》等,令觀眾感受到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大江入海流」原創管弦樂作品音樂會》邀請了滬蘇浙三地6位藝術家以上海地標為靈感創作,反映上海城市精神。還有4月27日晚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錦繡中華·最憶是江南》音樂會,匯聚四地民樂精英,呈現江南文化的不同風情。

首屆長三角專業舞蹈展演,音樂劇《九九艷陽天》及「上海之春」地鐵導賞活動。

為了提升「上海之春」的國際影響力,今年的音樂節不僅迎來了來自以色列、法國、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來滬演出,還特別邀請了外國樂團演繹中國作品。南歐老牌樂團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在首席指揮博洋·蘇季奇的執棒下,演繹了中國作曲家許舒亞、徐孟東、葉國輝、陳牧聲、周湘林的5首原創作品。博洋·蘇季奇表示,這些作品讓他了解了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以及和西方音樂的異同,也讓他和樂團成員愛上了中國文化。

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排練中國原創交響樂作品《中華創世神話》,《祖國,我親愛的母親》音樂會以及《藝江南合唱音樂會》

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表示,邀請外國樂團演繹中國原創新作,是希望加大「上海之春」原創作品的國際推廣力度。未來,他希望有更多外國樂團在「上海之春」舞台上演繹中國新作,並將它們帶向世界舞台。

新中國70華誕,為祖國寫一首怎樣的歌?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演了一系列為祖國譜寫的作品。開幕音樂會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從歷屆「上海之春」曲目中精選了呂其明的《紅旗頌》、朱踐耳的《英雄的詩篇》、陸在易的《祖國,慈祥的母親》等紅色經典。《紅旗頌》誕生50多年來一直在反覆修改,如今終成定稿,在本屆「上海之春」首演。定稿版《紅旗頌》尾聲配器加強了國歌的旋律,愛國主義的激情在音樂中更加噴薄而出,征服全場觀眾。

與此同時,新一代的作曲家們也滿懷對祖國的深情,投入了新的創作。4月22日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的「祖國,我親愛的母親」音樂會上,14位作曲家14首聲樂作品全新上演。在上海愛樂樂團的伴奏下,一眾歌唱家輪番登場,唱出對祖國的深情眷戀。

這些作品取材於《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愛這土地》《我用殘損的手掌》《鄉愁》等現當代著名詩作,作曲家們為這些詩歌插上了音樂之翼,讓它們煥發出新的生命。黃英、李秀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加盟,讓這場新作音樂會熠熠生輝。歌唱家們都是義務演出,分文不取。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祖國放歌。

為什麼會選擇用一場聲樂新作音樂會獻給祖國?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說:「聲樂作品在情感表達上更加直接,心靈溝通上更加有效。『上海之春』推出的新作,既要有藝術性,也要兼顧大眾性,希望能有更多可以被大眾喜愛和傳唱的作品在這個舞台誕生。」

80、90後登場,如何為他們鋪就道路?

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新人新作佔比40.5%,大大超過歷年30%的平均水平。僅上海音樂學院今年就有27部新作推出,37位新人亮相。舞台上處處都是80後、90後的身影:上海歌舞團舞劇新作《永不消逝的電波》參與舞者均是80後、90後,主演朱潔靜、王佳俊精彩的表演打動人心。1992年出生的上海民族樂團青年二胡演奏家盧璐、1998年出生的上海音樂學院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沈子鈺都是首次在「上海之春」舉辦專場音樂會。當然,還有一些「90後」,早就是「上海之春」的老朋友了,比如1992年出生的青年作曲家龔天鵬,年紀輕輕已是第五次參加「上海之春」。他的《第六交響曲》《第十交響曲「京劇幻想」》都是在「上海之春」舞台上首演,而4月27日晚,他的新作《第八交響曲》也在這裡成功首演。

這個舞台上,不僅有知名藝術家甘當綠葉,將年輕人推向舞台的中央;也有文藝院團特別為80後、90後年輕人量身定製原創新作,展現他們的個性和風采;還有對於他們早期藝術生涯的持續追蹤,見證他們每一步的成長。

龔天鵬說:「在我心中,『上海之春』一直充滿著青春和朝氣。希望它能不斷為國內外知名與不知名的優秀青年藝術家打開分享碩果的大門,成為一個充滿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國際音樂節。」

當然,「00後」也是本屆「上海之春」關注的群體。為了吸引他們的參與,本屆音樂節開放了更多高校藝術教學成果展示活動,除了已有的上海音樂學院以外,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華師大音樂學院、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紛紛加入。此外,「上海之春」還與「文化雲」和東方網等媒體合作,進行網路直播、微視頻互動、開設公益票和搶票,在更多「00後」觀眾的心中,播下了藝術的種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車展,為啥誰都想跟不造車的華為牽個手?
阿根廷小吃誘惑、古巴旅遊了解一下,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各國展商擺「擂台」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