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田:包拯的得意門生,蘇軾眼裡的廉吏

張田:包拯的得意門生,蘇軾眼裡的廉吏

包拯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執法嚴厲、鐵面無私在民間被人們稱為包青天。包拯的青天形象不僅對後世造成深遠的影響,在當時的北宋也有人將包拯作為當官的榜樣。包拯有一個門生叫張田,他也是北宋名臣不過相對於包拯來說名氣並沒有那麼大。

張田,字公載。作為包拯的門生他曾為包拯的夫人動視攥寫墓志銘,不過他在仕途上的伯樂卻是歐陽修。張田考中進士之後,在歐陽修的舉薦之下擔任廣信軍通判(通判,州府長官下屬,負責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但是張田為人剛直自喜,因此他為官期間仕途坎坷,屢次遭大臣們的排斥。

張田擔任廣信軍通判時,夏竦、楊懷敏等大臣想在七個郡里增設塘水於是召集眾通判一起商議。張田認為增設塘水破壞良田、浸人冢墓會引起百姓的不滿因此便站出來反對夏竦、楊懷敏的想法。不久張田被夏竦、楊懷敏向朝廷參奏被貶到郢州。

張田在郢州做了很久的官,後來朝廷又將他調到冀州擔任通判。當時內侍張宗禮經過冀州的州郡時喝得爛醉,他仗著酒勁在地方胡作非為。當地的地方官都不敢向朝廷彙報張宗禮的不法行為,只有張田上書揭發張宗禮的罪行。很快朝廷的處理結果下來了將張宗禮發配到了西陵打掃衛生。張田隨後被朝廷任命為攝度支判官負責皇家的宗廟的開支,張田到任之後隨即上奏請求朝廷縮減對宗廟的開支。當時朝中的人認為張田這樣做有負皇恩,朝廷隨即將張田貶到了蘄州。不久張田又提點湖南刑獄但他與大臣司馬光又發生衝突,隨後又被貶到了廬州。

張田剛直的性格註定他無法在朝中與大臣們和諧相處,但他出任地方官時政績斐然深受地方百姓的擁戴。後來張田又被貶到了更偏遠的桂州,當時桂州與蠻邦相鄰十分落後。當地豪強劉紀、廬豹等人素來是桂州的地頭蛇,但張田在桂州時這些人始終不敢興風作浪。以前戊守桂州的兵員都是從京師來的禁兵,但這些禁兵因為水土不服經常生病。後來張田從當地召集百姓並對他們加以訓練,最終桂州的軍事防守不再依靠朝廷的禁兵。

宋神宗即位後不久,張田被調到了廣州。這次張田可以說是徹底地被貶到了蠻荒之地,廣州這個地方竟然連個城牆也沒有。張田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百姓築城,張田與百姓同心協力在兩個月之內就築了一個方圓七里的城池。當初築城時,有人在林中假扮白虎恐嚇百姓。當時服役的百姓都認為白虎出現是不祥的徵兆都十分害怕,張田知道這是有人暗地裡搗鬼於是便命巡邏的士兵搜捕白虎,最終抓住了那個假扮白虎的白衣人。後來新建的城牆東南面出現了塌方,張田去巡視的路上突然發病而亡。

張田為人剛直平時得罪的人不少,而且他喜歡謾罵下屬為人處事總是盛氣凌人,因此在他死時並沒有什麼人為他哀悼。然而張田為官清廉、治理地方有方卻是人們有目共睹的。張田曾今修了一個「欽賢堂」,他在這裡懸掛著古今往來那些清官們的畫像,張田以這些清官們為榜樣,每天都在激勵著自己向他們學習。後來蘇軾在了解張田的為人之後,也認為張田是足以和古代那些清廉的官吏相比肩的。張田雖然在仕途上不順,但他作為包拯的門生能秉公無私、廉潔自愛,包拯泉下有知也會為這個得意門生而驕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張耳:輔佐趙王抗擊秦朝,助劉邦一統天下的西漢開國功臣
他是野心勃勃的漢室宗親,與劉秀爭奪天下遭部下背叛敗亡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