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3周年:青空上的英雄!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3周年:青空上的英雄!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3周年:青空上的英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86年的今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成為20世紀人類最嚴重的一次核電站事故,危機發生後第三天,蘇聯政府派出80架直升機參與救災,其中包括米-6、米-8和米-26直升機,這些直升機搭載的士兵從高空向反應堆火焰投擲重達八十千克的沙包,沙包中裝的是填沙和硼酸,用於熄滅火焰並吸收輻射,不到十天的時間,這些直升機向廠房裂口下的反應堆投下了超過6000噸的沙和硼酸。

//在該場救災中,蘇聯米里製造局的重型直升機米-26震驚了世界//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米里設計局對米-26進行了緊急改造,用於噴洒一種特殊黏性流體,使放射性塵埃降到地面,不會隨空氣流動和飄散。然而,核反應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並且由於此前就在過程中向反應堆灌注的水積聚在廠房下面,一旦和廠房中的放射性物接觸,將會引起空前的巨大的核爆炸,爆炸威力,足以將三千兩百公里外的明斯克夷為平地,並使整個歐洲成為充滿輻射的無人區,因此,為了降低反應堆溫度並封堵住裂縫,蘇聯政府命令直升機部隊向反應堆投下2400噸鉛塊,最終有效的控制住了災情。

米-26

該型直升機是目前世界上在役最大的一型運輸直升機。米-26最初設計是為取代米-6型大型直升機,於1977年12月14日設計定型,1980年服役。米-26機身長度40.025 米,旋翼直徑 32米,機身高度8.145米。最高速度295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55公里/小時,正常起飛重量49.6噸,最大載重20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56噸,這個重量相當于飛行的M1A1型坦克。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3周年:青空上的英雄!

米26重型直升機往反應堆開口噴洒特殊黏性流體

米里設計局的試飛員卡拉佩田和格里先科駕駛著米-26,完成了多次吊裝任務,成功的用一個直徑19米,重15噸的圓形金屬罩,將失效的反應堆蓋住以減少輻射量,卡拉佩田首先和一個軍方的副駕駛員,將這個由基輔機械製造廠生產的金屬蓋,從生產場運到戈斯托梅機場之後,又從戈斯托梅機場和切爾諾貝利之間執行了30架次的飛行任務,任務內容是運送預先安裝設備和相關輔助設備,最終將蓋子蓋到反應爐上。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3周年:青空上的英雄!

米8直升機從反應堆開口上空飛過

米里設計局的首席試飛員G.R.卡拉佩特揚和A.D.格里申科等人冒死上陣。為了封閉泄漏的4號核反應堆本體,軍方決定用米-26直升機吊裝一種直徑19米、重達15噸的圓頂型金屬蓋。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在基輔郊區的格斯托梅里機場以及後來的切爾諾貝利,由於卡拉佩特揚擔任機長的機組用反應堆全尺寸模型進行反覆演練。最後卡拉佩特揚稱他能夠克服當地的風向和反應堆周圍高大煙囪等建築設施的影響完成這項任務。但軍方卻在試飛員缺席的情況下倉促開始吊裝。格里申科後來回憶說:「他們肯定不知道這種直升機的某些技術性能.....後來那個罩子被弄碎了。」方案最終失敗。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3周年:青空上的英雄!

一架米26直升機在往反應堆開口拋灑碳化硼、沙子和鉛粉的混合物

核泄漏事故的第一處理階段結束後,蘇聯當局決定重新啟動核電站中其他能夠正常工作的反應堆。為了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必須安裝一些重達20噸的立方體過濾設備。格里申科駕駛的米-26完成了50%的飛行任務,剩下的工作量則由其他3個經格里申科臨時訓練的現役機組完成。在切爾諾貝利輻射區的飛行是非常致命的。1988年9月格里申科被確診罹患白血病。1990年4月27日,53歲的格里申科在美國西雅圖的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接受了骨髓移植。不幸的是術後他因肺部感染而去世。蘇聯解體後他被俄羅斯追認為「俄羅斯聯邦英雄」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行二次元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大、最長距離的公務機將首次在中國亮相
Thunder航展已成為北美一年一度最大的活動之一 ????

TAG:飛行二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