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菩薩顯現的是性德,而不是外相

佛菩薩顯現的是性德,而不是外相

佛菩薩顯現的是性德,而不是外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現在是把眾生分這五類(小始終頓圓),換句話說,佛在這裡講經,眾生隨著他的根器不同,所見到佛在講的不一樣,這是基本前提。所以佛成佛,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有兩層意義,第一個他已經不是凡夫的喬達摩了,他已經百分之百成道的喬達摩。在他成佛的這一剎那,他跟過去完全無關。你或許會講這個色身還是一樣,你看到的是色身,那你所看到的是應化身,是劣應佛。你看到色身是這樣,他坐在草地上,就這樣,後來他所講的是四聖諦、十二因緣法,是講這些,當然五戒十善等等這些都是事實,是看到這個部分。

現在我們說,迦葉集團所集結的經典是屬於這一部分的,但是你要知道,你不要因為這樣,就輕視他,或貶拆他,不要有這種心理,假如是這種心理的話,那你說你是大乘教,其實你沒資格,因為你還有分別心。你比他小乘教更低俗,你是凡夫,你還沒轉正,迦葉教團他已經轉凡成聖,可你還是凡夫,所以你還要大小之爭。同樣的,他要來跟你爭的話,他也是凡夫,都是凡夫,才有爭執,真正有成就的部分在這裡沒有爭執,但是我們告訴你這種情況,假如你還認為說,他色身還是那個色身,那麼成就他是有所領悟,那麼這個是小乘的境界,都是你用肉眼看的。但是假如你的根器高一點的話,你所見到的就不一樣。

那就我們所講的,不要說一個修行人,一個藝術家都有那個氣質,你感受得出來嗎?一個藝術家、畫家或音樂家,他家裡的設備乃至他一個人的穿著、談吐、形象、容貌,都會有某一種氣質存在。你說到他家去,跟到別人家去也是一樣,他的家也是磚塊砌起來的,也是有四個牆壁啊,跟別人家沒有什麼不同,那你就看不到了。但是我們通常會有一種感覺,一個藝術家就是不一樣,或許我們會講不出來。有沒有經驗?我們到學者、專家的家裡去就不一樣,學者家裡一進去,你看書很多,你馬上就看到了,對不對?而他這個人怎麼樣,很有禮貌,一切都符合你的標準,他是世間修養,所以你一眼就可以判斷得出來。

而一個人在靈性上有成就的話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很難舉例,但是我們可以舉一個世間的例子給各位去做類比。西施大家知道她很漂亮,有一次她得了心絞痛的樣子,所以她手就常常這樣扶在胸口,那眉頭皺起來,這個美人總究是美,扶著胸口,皺著眉頭,在路上走,人家說好美。另一個叫東施的女人,挺人家說這樣很美,她也捏著胸口,皺著眉頭,那麼她走出來的時候,東施效顰,她一出來的時候,所有的男人就把門關起來,這個醜八怪,醜女人。

西施她有那個氣質,所以她即使病,也有病的美。一個修道人,不要說修道人,一個真正的武術家,他也有一種氣質在,那虎虎生風;一個文人,他有一種慈祥,一種文雅,那個氣氛會感染給人家;一個藝術家更不用說,一個音樂家,他坐在那個地方,他一舉一動就有一種韻律會傳送出來;一個畫家坐在那個地方,他有一種美感會傳送出來,你要能感受得到。

要不然一個人坐在那裡不動的時候就真的是一堆肉而已,那就沒有氣質可言。但是一個真正在某一方面有下過功夫,能夠深入達到靈性的某一個層面的人,他一定會展現出來。所以我們為什麼說內在美,一個沒有內在美的人,你一套衣服五萬塊給她穿,不如路邊買一百塊,對不對,有氣質的人她一百塊穿下來,並不差,沒有氣質的人,五萬塊穿下來,並不覺得怎麼樣,因為還是那個調調,是不是這樣?這是一種氣質。同樣的,一個修道人就不一樣,他那個智慧的光芒,那個生命的靈光,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那麼現在問題是眾生來看他,那你是什麼根器的人?用肉眼的人看他,他就一個人,沒什麼特別,兩隻眼睛一個鼻子,大家都一樣,那你這樣看就肉眼看,看不出來。頂多來人家講,這個人很了不起,你就,噢,怎麼了不起?所以凡夫需要人家介紹,這個人是某某人,他是什麼樣什麼樣,名號一定掛上去,就表示他的成就了,所以你要知道,當那個人一直跟你介紹的時候,那個人就是凡夫,凡夫才要這麼介紹。

那麼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不要介紹,他一來,你就會怎麼樣?天眼,這第一個層次,已經超過肉眼了,天眼看天眼的成就,慧眼看慧眼的成就,法眼看法眼的成就,佛眼看佛眼的成就。所以現在很多人在講,說我們這個時代講佛法,佛菩薩都變成真人,那因為是用肉眼看。佛菩薩會不會救人,會不會有那樣一個像人的佛菩薩救人,會,但是你要知道,那一個他只是具備這個佛菩薩的性德而已,他的長相不是畫裡面那一個,還是跟我們一樣,他還是現肉身相來,他不會現三十二相來,他也不全身亮晶晶的來。

觀世音菩薩來到我們人間,還是我們這樣的人。或者我們講,證嚴法師可以叫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具備觀世音菩薩的性德,但是他沒有觀世音菩薩那種長相,那觀世音菩薩也不像他天天在生病,他病了那是身相,可是他的生命當中展現出來的那個性德,就跟觀世音菩薩一樣,對不對?我們從這裡去看,證嚴法師那就可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但是他的性德化身。你不能說這個人是觀世音菩薩變的,假如你是這樣解釋的話,那根本就是迷信,但是你能從性德上來看他的話,那你就具備了慧眼,對不對?你看看迷信與不迷信就是差這麼一點。你稱讚他,我也稱讚他,但是你的稱讚跟我的稱讚不一樣,你是一種迷信,你那一種稱讚是因為你是他弟子,所以你稱讚他。今天你要是一個基督教徒,你才不會稱讚他,對不對?

同樣的,你假如以慧眼來看,就算是基督教的教主,用慧眼來看證嚴法師,那一定會說這是瑪麗亞化身,或者是耶穌基督再來,對不對?那是指慧眼看的部分,而不是用肉眼看的,所以迷信之徒,不管你到哪裡去都是用肉眼去瞎猜。一個有慧眼的人,他不用迷信,他不用瞎猜,他是由性德上來看的,所以,你看都要用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來看,不是肉眼。

這是境界的問題,是眾生心性上境界的問題,那你從這個地方看是性德,性德展現出來沒有?展現得越廣越大,層次就越高,性德展現得越小,層次就越低,只是這樣子而已。我們對這一層面一定要弄清楚,要不然你對佛法的解釋,那偏差的多,不但偏差而且差得很離譜,因為你會把那一個正確的部分變成迷信的說法。

佛門中這太多,常常聽到人家講,尤其你看《百影錄》,都是夢到觀世音菩薩,遇到阿彌陀佛,真正的講遇到、見到,其實你用慧眼就觀察到的是他的性德,是從這地方去相應的,而不是指有那麼一個外相。白無常有一個帽子,寫個「見我生財」,假如阿彌陀佛也戴帽子,上面寫阿彌陀佛,那人家見到他說,他就是阿彌陀佛,你相信嗎,你絕對不相信,可是你卻容易相信你的夢,這不是迷信螞?你看這種情況多不多,而且在這些人來講,他都認為他是很虔誠的佛教徒,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在這裡要跟各位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指這個地方。你所見到的是不是法性?是不是那個性德?從這個地方來看。所以你就可以看到,隨著你根器的不同,那麼你所見到的依報、正報以及所聽聞的法,就不一樣。

擷自《八十華嚴》玄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下下根凡夫
想要修行你必須當弟子,而不是學生或聽眾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