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人愛聲色,舞伎腰肢軟

文人愛聲色,舞伎腰肢軟

文人愛聲色,舞伎腰肢軟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宋代很多士大夫「溺於聲色,一切無所顧避」。他們的社交宴集,常召來歌姬舞伎陪伴和表演。這些女子在酒宴中也陪客人飲酒唱歌。

例如李之儀(元豐間進士)詩以《侍兒舞梁州曲》為題 。仲並(一一三二年進士)宴客,「時留平江,俾侍兒歌以侑觴。」

曾覿「見席上出新詞,且命小姬歌以侑觴,次韻奉酬」。趙長卿(南宋人)的《水龍吟》詞小序曰:「江樓席上,歌姬盻盻翠鬟侑樽。酒行,彈琵琶曲,舞梁州。醉語贈之。」

頗多士大夫家裡也有侍兒、琵琶伎、琴伎、笙伎,或歌姬、舞姬。這些女子的地位似稍高於在酒樓上的表演者或官伎。

宰相韓琦晚年退休還安陽,修「醉白堂」於「北第池上」。園中有各種花卉。「其間合奏散序者,童伎百指皆嬋娟」。舉行宴會時,由這個十人歌舞班子表演,還有「妖妍姬侍目嘉卉,咿啞絲竹聽流泉」。

無論是在酒宴召來的歌舞伎或是家裡的侍女歌姬,大都是年紀很輕的小姑娘,加以訓練,舉行宴會時就請她們表演助興。

如張先贈年僅十二歲的琵琶娘《正官醉垂鞭》,有句:「啄木細聲遲。」

蘇軾贈一個小鬟琵琶一首詞, 說她「琵琶絕藝。年紀都來十一二」。蘇軾友人徐君猷的「家姬」名叫懿懿,又有三位「侍人」:嫵卿、勝之和慶姬,她們都被調教得很好。蘇軾詠勝之「妙舞蹁躚」;慶姬有「響亮歌喉」。

蘇軾又為陳密的侍兒寫《鷓鴣天》詞小序云:「陳公密出侍兒素娘,歌紫玉簫曲,勸老人酒。老人飲盡,因為賦此詞。」

趙長卿(南宋人)詞《鷓鴣天》小序道:「予買一妾,稍慧,教之寫東坡字。半年,又工唱東坡詞。命名文卿。」

張炎的《解語花》詞自註:「吳子云家姬號愛菊,善歌舞。」楊澤民(南宋人)在贛州的一次宴會中,「令小春舞。小春乃吾家小伎也。」

文人在宴會上常會自動,或應歌姬或舞伎的要求,而作詞送給她們。這種例子甚多,如上引張先贈詞給琵琶娘,又與善歌者《慶春澤》 。

黃庭堅應客人的兩位會唱歌的「新鬟」的請求作《定風波》。

史浩為戴昌言歌姬作《青玉案》:「雪中把酒,美人頻為,淺破櫻桃顆。」

劉過號龍洲道人,在「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

韓世忠的曾孫在船上請客,「女樂頗盛。夜深,出一小姬曰勝勝,年十二歲。獨立吹笙,聲調婉抑。四座嘆賞。已而,再拜乞詞。」座上客盧祖皋(一一九九年進士)為她寫了一首《臨江仙》。

這些女子大都會讀和會吟詠詩詞,少數的姑娘還會自己作詞度曲。丁基仲的「側室善絲桐賦詠,曉達音呂,備歌舞之妙」 。可見這位如夫人會為客人表演。

文人騷客寫好應景的詞, 就令她們來演唱。

晏殊的《清平樂》這樣寫:「蕭娘勸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詞。暮去朝來即老,人生不飲何為?」東坡作長短句,命伎歌之 。作《南鄉子》贈楚守田待制小鬟;又作《南鄉子》贈田叔通家舞鬟 。

描寫歌舞姬表演的詞相當多。張先的《菩薩蠻》寫女子演奏笛子:

佳人學得平陽曲,纖纖玉筍橫孤竹。一弄入雲聲,海門江月清。

晁補之在韓師朴宴會上欣賞一位「佳伎」輕盈彈琵琶,寫《綠頭鴨》詞,上半闋是這樣的:

新秋近,晉公別館開筵。喜清時、銜杯樂聖,未饒綠野堂邊。綉屏深、麗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鵾弦。花暖間關,冰凝幽咽,寶釵搖動墜金鈿。未彈了、昭君遺怨,四坐已凄然。

聽音樂感時事或身世,是詩詞中常見的主調。如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的下半闋:

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雲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不過,很多詞曲的重點則在表演者的色藝。趙長卿在「江樓席上,歌姬盻盻翠鬟侑樽。酒行,彈琵琶曲,舞梁州」。《水龍吟》詞云:

酒潮勻頰雙眸溜。美映遠山橫秀。風流俊雅,嬌痴體態,眼前稀有。蓮步彎彎,移歸拍里,凌波難偶。對仙源醉眼,玉纖籠巧,撥新聲、魚紋皺。

柳永(景祐元年進士)隔簾聽歌,雖然沒有看見表演的女子,寫的《鳳棲梧》詞還是說她有「如花面」(上半闋):

簾下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牙板數敲珠一串,梁塵暗落瑠璃。

宋祁欣賞舞蹈後, 寫下這首詩《觀舞》﹕

蹀躞趁繁會,婆娑無定妍。心知吾地廣,長袖得迴旋。

士大夫家中,有時女主人宴客。客人似都是婦女。朱淑真就在這樣的宴會中觀賞小姑娘的舞蹈,並且應邀作了一首詩。詩注曰:「會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終,求詩。予以飛雪滿群山為韻作五絕。」

柳永《中呂宮》中的《柳腰輕》這首詞, 則勾出一幅美女在筵會中表演舞蹈的圖畫,極為生動:

英英妙舞腰肢軟。章台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

乍入霓裳促偏。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

-end-

選摘自《歷史的瞬間:從宋遼金人物談到三寸金蓮》作者:陶晉生,出版:九州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在時間的漫長河流中只不過是一個點滴、一瞬間而已。歷史本來就是故事,研究歷史的人努力釐清歷史事實的真相,追尋人物的功過,並且把故事說出來。

本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試圖以通俗的方式,寫出十至十二世紀中國的幾個瞬間發生的故事。另一部分是人物和史事的討論與考證,作者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底片 的精彩文章:

皇帝也有偷窺狂
劉邦成就帝王霸業的兩次餐會

TAG: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