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無論如何,千萬別逼孩子做這3件事,將影響孩子一生!

無論如何,千萬別逼孩子做這3件事,將影響孩子一生!

文/逗號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孩子剛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父母的教育就像彩色的筆,為孩子塗畫人生。

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而教育的最終目的,無非是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所以,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那麼在12歲之前,就千萬別逼孩子做這些事。

逼孩子吃虧

俗話說,吃虧是福。

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善良的家長總是這樣教育孩子,忍一忍就過去了,別人也沒有惡意,吃虧是福。

甚至,當孩子想要「討回公道」時,家長也總是逼著孩子忍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強調要讓孩子吃點虧。

但是,這樣的教育對孩子而言真的是正確的嗎?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講了這樣一件事:

某幼兒園的一個大班,正在上集體活動課,內容是玩玩具。

老師對學生提要求:「一會兒大家要按照先後順序,一個個到講台上來取玩具,每個人只能取一個。」

當老師說可以來取玩具時,誰知全班30多名孩子就爭前恐後地上前去搶玩具。

有的孩子拿了好幾個玩具,有的孩子一個都沒有拿到。

孩子們扭成了一團,玩具也散落了一地,教室里一下亂成了一鍋粥。

而有一個小男孩,就靜靜地呆在一旁,沒有參與進去,老師很欣慰。

最後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們各分到了一個玩具。

小男孩拿到玩具後,很小聲地對老師說了聲謝謝。

玩了一會兒,有位小女孩來到小男孩的面前,一把就拿走了小男孩的玩具。

小男孩默默流著淚,也不找老師告狀。

老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來到小男孩的身邊,對小男孩說:「她拿了你的玩具,你為什麼不拿回來呢?也不找老師說。」

小男孩很小聲地說:「我媽媽說了,要讓著別人,吃虧是福。」

中國傳統思想里,就有恭順禮讓的待人之道,經常掛在嘴邊的便是吃虧是福。

可一次兩次還好,一味地讓孩子吃虧,孩子就會習慣退讓。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不做聲張,而是自己默默承受,這樣容易養成孩子軟弱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適度謙讓是有禮貌,但過分謙讓就是懦弱。

作為家長,不要逼著孩子吃虧,而是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要通過正當的方式去維護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退讓。

逼孩子分享

很多家長從小就會教孩子要分享,教導孩子「分享是一種美德」。

願意分享的孩子,總是被誇獎。

而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就會被貼上自私的標籤。

本來分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後來卻變成不歡而散。

其實,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分享,但是不可以逼孩子分享。

曾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有位小男孩去公園玩時,遇到幾個想要他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來的小朋友,但是小男孩不願意,態度很堅決。

小男孩的媽媽是這樣說的:「寶貝,如果你實在不想,那麼你可以跟他們說不,只是拒絕就可以,其他的什麼都不用說。」

結果,那群孩子在被拒絕後轉過來跟小男孩的媽媽告狀,說小男孩很小氣。

小男孩的媽媽繼續力挺了自己的孩子,認真地向這群孩子解釋道:「那是他的玩具,他沒有必要一定要和誰分享,他已經說『不』了,如果他想要分享的話,他會和你們分享的。」

在受到其他家長的質疑後,她把這件事發在了臉書上。

這位媽媽說了這樣一些話,令人印象深刻:

「我並不是小氣,我的目的只是想告訴我的孩子,如何像大人一樣行為處事。我知道有些人因為從小不懂分享,長大變得自私自利。」

「很多人因為從小想說「不」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一輩子都不懂拒絕,害怕說「不」,只會討好別人,卻不會照顧自己。「

「在不斷滿足別人的各種要求中,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而我,就是這樣的人之一。」

逼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只要是別人要,自己就必須得給。

當遵循內心意願的拒絕被貼上自私的標籤時,孩子就會慢慢喪失了拒絕的勇氣。

而不懂得拒絕的孩子,會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

而不懂得拒絕的孩子,更容易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吃大虧。

所以,家長要接納孩子的「自私」,不要逼迫孩子分享。

要知道,當孩子表現出某種獨佔欲時,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體現出孩子人格的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孩子開始學會與他人分享,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只有建立在孩子自願、快樂的基礎上,分享才是美德。

逼孩子道歉

每個人都會犯錯,大人也不例外,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可是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誤,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他們都不肯承認,也不肯道歉。

即便是「鐵證如山」,孩子也不會主動認錯道歉。

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擔心是不是孩子的品行出了問題。

於是,非逼著孩子道歉不可。

父母嚴厲地對孩子說:「你不道歉,今晚就不要吃飯了。」

孩子只能不情願地說:「對不起。」

大多數家長認為,讓孩子道歉,一是讓人覺得有教養,二是可以平息緊張的人際矛盾。

這兩點,是很多家長熱衷於逼孩子道歉的最直接原因。

但是,逼孩子道歉真的好嗎?這樣的教育真的有效果嗎?

美國一位心理治療師說:「若孩子不是主動,這樣的道歉就沒有意義。

事實的確如此,如果孩子只是迫於父母的威嚴道歉,而非真正認識到錯誤所在。

多數情況下,同樣的錯誤還會再發生。

一位學者曾說:「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曾聽過這樣一件事:

某某小區里,有位小男孩因為貪玩,把電梯里樓層的所有按鍵都按了一遍,影響了電梯里的其他業主,犯了眾怒。

小男孩的爸爸得知情況後,沒有當時就逼著孩子道歉,而是先和孩子核實真相。

當孩子紅著眼眶承認自己亂按電梯時,爸爸開始教育他,亂按電梯會嚴重影響別人出行,甚至會造成電梯故障。

聽了爸爸的教導,小男孩認識到了錯誤,立馬保證自己以後不會再犯。

但是爸爸要小男孩寫一封道歉信貼到電梯里,小男孩一開始不願意寫。

但是爸爸覺得這封信一定要寫,而且因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最後陪著孩子寫了道歉信。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需要做的便是讓孩子去理解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後果,讓他感受這樣的後果。

然後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願意自己來解決問題,承擔責任。

只有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主動承擔起責任,這樣孩子才能知錯改錯。

總之,家長不要把培養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種逼迫。

如果把培養變成了逼迫,那麼只會讓孩子離你的期望越來越遠。

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正確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作者簡介:本文經「教師E家」(ID:jiaoshiEjia)授權轉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是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教育交流平台!教師E家 為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教學心得,教育時事分析,願您在教育路上不再憂心~

今年,教育部正式通知: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將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改版後的語文教材有三點是很明確的: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

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大語文時代」正式拉開帷幕,各種古詩詞配套教輔、課外背詩的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是生硬的學習方式很難讓孩子產生興趣,更無法引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不陷入「死記硬背」的怪圈,又能適應今後的語文考試?

針對這樣的疑問和困惑,

新東方聯合殿堂級專家和國寶級語言藝術家,

歷時2年,

獨家打造《聽國寶級大師為孩子讀古詩》音頻課程

100首誦讀專家朗誦的

古詩音頻課

永久回聽,學生和家長可終身學習

國寶級大師誦讀經典古詩

100首經典詩詞

100個詩詞故事

讓孩子全方位理解詩歌,遠離「死記硬背」

現在僅需99元!!!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訂閱課程

超權威課程設計,八位大師誦讀

崔巒老師,作為小學語文大綱制訂者和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主持編寫多套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是小學語文領域中當之無愧的專家。

他主編的內容不僅權威,更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編者團隊

崔 巒: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制訂者、主要起草人

張立軍:語文特級教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室主任

李春旺:語文特級教師,北京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

康靜涵:北京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寫作學會中小學寫作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王文麗:語文特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語文教研員

程 潤:北京市海淀區語文學科帶頭人,海淀區實驗小學高級教師

新聞聯播主播海霞

攜手諸位語言文化界國寶級藝術家

為孩子朗誦詩歌,講述詩詞故事

聲聲入耳,美育心田

給孩子奉上「耳朵的盛宴」

市面上的大部分詩詞朗誦產品,或主打朗誦者的專業度,或主打內容的專業性,二者兼具的卻非常少見

這套音頻產品,誠意滿滿,全部由朗讀界名家、語言文化界的泰斗朗讀!包括「詩文朗誦」「詩文解讀」、「詩詞故事」和「詩詞運用」等延伸內容,為孩子奉上「耳朵的大餐盛宴」,讓孩子享受大師級的范讀

朗讀者團隊

《新聞聯播》主持人海霞

國家一級演員、話劇表演藝術家曹燦

話劇「金獅獎」得主,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張家聲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寶級播音藝術家於芳、姚科、雅坤、陸洋、虹雲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訂閱課程

大咖編寫,名家誦讀,原價129

活動期間立減30,僅售9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故宮黃包車老人爆火:女人不管奔幾了,一定要有這個最值錢的能力
「媽媽,努力學習有用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