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6萬解放軍突然消失,一小鎮在地圖上抹除,18年後才揭開謎底

6萬解放軍突然消失,一小鎮在地圖上抹除,18年後才揭開謎底

二戰末期,美國率先研製出原子彈,並在廣島、長崎首次用於實戰,一經亮相便震驚全世界;50年代,美國將導彈、核彈、核反應堆應用於潛艇,實現了「核三位一體」;緊接著,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核威懾戰略,以絕對優勢的核力量為後盾進行核訛詐。蘇聯緊隨其後,雙方劍拔弩張。在這種環境下,我國迫切需要研製原子彈打破西方國家的核威懾。

1964年-1967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相繼試爆成功,核彈進入量產階段。核工廠的選址有嚴格的要求,既要方便原材料供給,還要保證安全,同時需要滿足保密需要,盡大可能減少被監控的可能。科研人員跑遍了雲貴大山,勘察了許多地方,把核工廠選在了涪陵山區的白濤鎮,定址後這個地名便從地圖上消失。8342工程部隊秘密開赴山區,開始了「816」工程建設。

涪陵屬於重慶市轄區,多山區丘陵,緊鄰長江、烏江,當地盛產煤、鐵、天然氣、鋁土礦和石灰石,頁岩氣產量更是居全國之首。種種便利條件,使得涪陵成為理想的核基地。1967年起,一支支部隊消失在涪陵深山中,利用天然岩洞開挖地下核工廠,設計要求需要承受100萬噸當量的核彈爆炸衝擊、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以及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

工程歷時8年,先後6萬人參加工程建設,挖石150萬方,終於建成了這座高80米、深入烏江江底30餘米的超大型地下洞穴。816核工廠隱藏在涪陵山中,從外邊看去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工程痕迹。內部交錯縱橫,總面積達10公頃,分布著大大小小19個洞室,道路、導洞、支洞和隧道130多條,總長21公里。

1984年,國際形勢發生巨變,816工程已無存在必要,就此封閉,從此再也沒有投入國生產,僅有一小部分作為物資倉庫使用。2002年,816核工廠正式解密,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部分區域開放展覽,作為愛國教育基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導彈部隊欠下百萬電費被斷電,電力公司:繳清電費就供電!
美國用卵形手雷,中國還在用木柄手榴彈,這是為什麼?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