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選一把稱心實用的紫砂壺其實不難!明白這幾點,避免踩雷

選一把稱心實用的紫砂壺其實不難!明白這幾點,避免踩雷

喜歡喝茶的人喝到一定階段,都會入手紫砂壺。

一來是用紫砂沖泡一些茶類,在香氣和口感上確實會呈現一些不同的風味;二來是紫砂壺的日常養護,不僅需要茶水的浸潤和滋養,更需要喝茶人的精心對待,在朝夕相處中,人與壺共同成長、變化。

面對魚龍混雜的紫砂市場和令人暈眩的各種論調,很多人想買而不敢買。

這時,跟隨懂壺又實在的朋友一起去選購紫砂,就顯得靠譜又省事了。

但有些茶友會說「我身邊未必有那麼懂壺的人,那怎麼辦呢?」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選擇一把稱心適用的日常實用紫砂壺(收藏或投資級的紫砂壺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常規泥料 真實放心】

紫砂壺,最先映入大家眼帘的便是其多彩的顏色和豐富的造型。

壺的色彩主要取決於泥料。作為日常壺,在泥料的選擇上盡量從紫泥、紅泥、段泥這幾大常規的原礦泥料入手。

紫泥可塑性強,穩定性佳,緊密結實,成型較容易,可制大品。

紅泥分為大小紅泥,最常見的朱泥就是小紅泥中最細膩的一種,因含砂量低、泥性嬌嫩,成型工藝難度亦高,常用來製作小件器物。

段泥最大特點是含砂量高,壺表面顆粒感很強,透氣性也很好。

對於一些很稀缺的泥料,不可盲目追求。很難分辨真偽,且稀有泥料製成的壺價格相應會高。

色彩過於鮮艷甚至怪異的紫砂壺也不宜選,這種壺的泥料中往往會添加著色劑,而著色劑中可能含有化工原料或重金屬。

【經典器型 美觀實用】

紫砂器型眾多,各有千秋。作為實用的日常器,首推光素器。

光素器往往形、神、氣、韻一目了然,沒有過多的東西來掩飾,越發考驗做壺人的功力和水準。

可從石瓢、西施、仿古、水平等經典器型入手。

這類器型做的人相對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也較大。

經典器型都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歷經數百年而不被淘汰,經得起推敲,也更符合國人的審美和使用習慣。

【黃金容量 品飲合意】

壺的容量應根據使用人數,飲茶習慣等來最終決定。

如果是自己獨飲,毫無疑問選容量較小的器型。

如果是三兩好友相聚共飲,可選容量200ML-300ML的器型。

紫砂的黃金容量為180ML,所以150ML-200ML的中小品壺是日常首選。

這樣的壺不費茶葉,一泡茶的投茶量剛剛好。

又因為壺小,有利於香氣和滋味的凝聚,更能泡出茶葉的本真味道。

【不迷信職稱 理性選壺】

有些人對照職稱來買壺,職稱就被不自覺地異化成價格標籤。

紫砂壺製作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手藝,從業時間的長短,職稱的高低,多少會影響到壺的品質,但高職稱不代表壺的品質一定都高,高品質也不等同於高藝術,一切還是要由壺本身說了算。

從日常選壺的角度來說,應先看紫砂本身的泥料和工藝,以及實用性和耐看度,再看作者的職稱。

【不糾結全半手工 綜合考量】

紫砂界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壺二者之間的區分及選擇。

全手工指的是在紫砂壺製作成型的過程中,使用工具,但是不藉助模具輔助成型,半手工指的是在紫砂壺成型的過程中藉助模具輔助成型。模具的使用降低了紫砂壺成型的難度,提高了紫砂壺製作的效率。

一把壺的品質不單以成型工藝來考量,還需從其他方面去綜合評判。

全手工未必都是上品,半手工也未必就是差的。

選日常實用的壺,根本沒必要去糾結全手工還是半手工。對喝茶來說這兩者並沒什麼差別,剛開始也很難明確判斷。

對於日常的實用器來說,可選半手工,因為器型標準化且性價比較高,有時幾百塊也能買到不錯的半手工壺。

【結合茶類 選適宜壺】

紫砂最大的魅力在於其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

朱泥密度大,對茶味吸附少,聚熱揚香,適合沖泡高香型的烏龍或紅茶等。

紫泥溫良親和,尤適沖泡黑茶、熟普和老白茶等。

段泥因散熱快、透氣性好,適合泡綠茶、黃茶、新的白茶和生普等。

總之,在選擇日常實用紫砂時,只要確定這把壺是真正的紫砂泥,泥料還不錯,做工也可以,又是自己喜歡的器型,至少不會走偏了。

結合實際,綜合考量,理性選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當我退隱田園的時候,腦子裡在想什麼
把茶泡好難、泡壞很簡單,這些情況一定會把茶泡壞!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