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小小鼻塞說明許多問題,蒲輔周一語道破玄機

小小鼻塞說明許多問題,蒲輔周一語道破玄機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 編 導 讀

鼻塞是外感的常見癥狀,那種呼吸不暢的感覺讓人非常難受。許多人認為鼻塞只是小小的癥狀,但名家蒲輔周認為,鼻塞一症說明許多問題,辨治也因此不同。那麼,蒲老是如何辨治的呢?今與大家分享~~

感冒的主要癥狀之一就是鼻塞、流清涕,若起病即流涕不斷、鼻塞、噴嚏、頭昏、頭身痛,病在肺表,若治得法,可一解而愈。《內經》雲「善治者,治皮毛」就是此意。

如服解表葯三五日後,頭身等外症已解,而鼻塞、流清涕甚或如斷線珍珠般接連不斷,身軟弱,稍動則自汗,稍坐則身冷,苔白,此為外感雖去,肺陽已傷,不能攝納水液,切忌再表,可休息數日而愈。亦可稍用溫攝,如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稍佐粟殼,惡寒甚者可酌加附子。外用生薑燒熱後擦肺俞穴、太陽穴、風池、風府等穴,再用蔥白搗爛,炒熱熨貼。此法對於外感寒邪初期用之亦佳。

如葯後三五日或五七日,外症已解,鼻孔一側不通,鼻孔與喉頭微紅微痛,此為余邪化熱,可用冰硼散吹喉,或用黃連、青黛研為極細末吹喉,吹葯後病人須仰卧一段時間,使藥力長時間作用於喉部。並用桔梗10克、射干、牛蒡子、黃芩各6克,馬勃、葛根各3克,甘草1.5克,煎服。口渴、舌質紅者可少佐知母、地骨皮。氣虛脾弱者,牛蒡子當慎用,以免造成腹瀉。方內葛根系升騰陽明之葯,量勿過重,此為反佐之法,與夏邦佐治白喉,在黃連解毒湯內加附子用意相似。

如外症已解,僅有咽痛鼻塞,左咽痛左鼻塞、右咽痛右鼻塞,堵塞的一側鼻孔內清涕甚多,時而又轉為淡黃較稠之涕,多系餘熱未盡。如將息得宜,可不藥而癒。也有陽旺之人,清涕可轉黃稠,最後燥結而愈,如有陽復太過而化火者,可佐用前方。

如外症解後,早晨感到鼻塞,有清涕或黃涕,至下午鼻孔略通,但咽喉甚至胸部有如毛髮刺激感,晚上癥狀加重,熟睡一覺,第二天早晨咽喉、胸部刺激感又消失,僅有鼻塞、流黃涕或清涕。這是邪退正衰,邪正纏綿相持之故。此時千萬不可再用苦寒清里或發散解表,若用之比傷正氣,使邪乘虛而入,反使鼻塞加重,即使鼻塞的癥狀解除,也會復加其他病症。這所謂「開門揖盜」。這種稍勞則邪氣進,保養則邪氣退的情況,往往要持續四五天至七天之久,因此這段時間不要讓陽氣外泄,不宜講話過多,以免損耗肺氣。

還有一種頭痛鼻塞,鼻涕極黃臭,輕者為鼻淵,重者為腦漏。此病多為肺胃積熱,堵塞絡道所致,可用蒼耳10克,辛夷、白芷、藿香各6克,川芎、藁本、桔梗、連翹各3克,細辛、甘草各1.5克,枯苓4.5克,生石膏12克治之。熱重者加豬膽汗或絲瓜絡。若熱瘀互結,可酌加涼血化瘀葯。此方最好作為水丸,每餐後服1.5~3克,切忌加大劑量,因苦寒太過,中陽受損,徒傷正氣,無助於治療。同時要忌煙酒及煎炒等辛辣厚味。

在冬季或冬春之交,氣候寒冷,出現單側鼻塞,或略有清涕或黃涕。稍微活動或飲熱湯,或吃熱食,塞孔清涕立出。呼吸通暢如常,稍冷或飯後又鼻塞如故。此非感冒,實為陽氣不足以抗外寒,可酌加衣服以助陽氣,可自行好轉。亦有整個冬天皆如此,吃藥無效,來春,天氣溫和自行恢復者。總之,不宜用藥強發其表,輕者尚可無害,重則大傷表衛,以至玄府不閉,失去開闔之能,稍動則大汗淋漓,陽氣與津液並泄,略感風寒則直入經絡,甚或臟腑。《靈樞·本神》謂:「肺氣虛,則鼻塞不利氣少」即有這種含義。所以千萬不要「實實」,「虛虛」,人為地造成「短氣不足以息」,「漏汗不止」的變症。或有問:「我在天氣轉冷時感到鼻子塞著不舒服,加了件衣服鼻子就通了,呼吸自如。但是我索性脫一件衣服還是呼吸通暢這是什麼道理?」前者是人體得衣後,起到了保養陽氣的作用,正勝邪。後者是陽氣不能與寒邪相爭,棄關退守,是邪勝正,此時往往伴有喉頭如毛髮刺激感,人多不自知,實則已有病邪潛伏待機而發。

六四年孟春,某人勞力四天,出現鼻微塞,而無其他不適。此人體本弱,勞力之後陽氣略泄,而玄府稍閉,此時如能節勞一段時間,陽氣來複,可不藥而癒。惜乎不自養,反而用蒼耳、荊芥、辛夷、細辛等葯發之,三劑後謂病重葯輕,用大劑麻黃附子細辛湯強發之,當夜汗出如洗,正當汗出之際,鼻孔頓通,呼吸如常,心中十分高興,以為葯達病所,誰知尚未到天明,兩隻鼻孔其塞如堵。只能依靠口腔呼吸、口乾、舌燥,苦不堪言,而且頭昏不舉,耳如蟬鳴,不思飲食,每到下午手腳心熱如灼。此系不當汗而強汗之,汗之又不得其法。《傷寒論》中明文告誡:「汗出不可令如水淋漓,如水淋漓,病必不除。」這一「必」字份量極重,惜乎學者未細心領會。此等汗使陽氣與津液大受損傷,以致出現上述諸症。幸後治者先用童便調雞子黃,養陰退熱,繼用小劑加味四君子湯復其陽,調治半月,精神逐漸好轉,鼻孔能通一側,調養月余始康復。

《 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蒲輔周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本書)

本書以對蒲老治學方法、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解析為重點,以揭示先生的治學門徑、辨證用藥的內在思路與規律。力求體現蒲老強調辨證論治、治病務求其本的診治特點,希望對提高讀者的臨床水平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治療糖尿病,不從降血糖入手,關鍵點是這個
銀屑病纏綿難愈,這幾個穴位值得一試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