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將副手張郃的頭顱拱手送給諸葛亮

司馬懿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將副手張郃的頭顱拱手送給諸葛亮

三國時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亂世,這一時期主要是魏蜀吳三國爭霸。無論是哪一個王朝,他們的皇帝都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可惜的是劉備、孫權、曹操的後人沒有一個一統天下的。相反倒是魏國大臣司馬懿的孫子一統天下建立了晉朝。

魏蜀吳三國中,蜀漢的實力是最弱的,不過蜀漢出現了一個厲害人物,此人就是諸葛亮。當初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看到劉備的誠意之後,諸葛亮才答應了劉備出山輔佐他。于是之後就有了三分天下的事情。

蜀漢後期,劉備駕崩,此時的蜀漢大業只能夠靠諸葛亮一人維持,蜀後主劉禪不是一個好皇帝,貪圖享樂。在諸葛亮準備第四次北伐之後,經過了三年的準備,諸葛亮已經是很有把握了,可是此時他竟然接到了劉禪的詔書。

詔書的內容是:「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面對這樣的詔書,諸葛亮肯定是心有不滿的,畢竟自己經過三年的準備,各個方面都已經準備的很完好了,這時候要求撤兵可不是好兆頭。可是諸葛亮又不得不退。

諸葛亮北伐至少十萬大軍,面對這樣的大軍,後勤供給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諸葛亮大軍主要還是依賴李嚴在後方的輸送,沒有李嚴的後勤,恐怕諸葛大軍撐不過半個月。面對劉禪的聖旨,諸葛亮只能選擇退兵。

那麼幾十萬大軍的撤退也是一個大問題,為此諸葛亮布置了各軍交替設伏掩護撤退的方案。首先蜀軍全軍紀律嚴明,蜀漢大軍先是撤離到了祁山方向重新集結;其次全軍依次通過木門撤回漢中,同時指派魏延親自斷後。

這樣的撤退計劃還是非常完美的。面對蜀漢的撤軍,魏軍的張郃前往追擊。面對張郃的追擊,史書記載為:「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可是並不是張郃要追擊蜀軍的,而是司馬懿下令的。這樣的情況讓張郃不滿。

面對蜀漢大軍的撤退,張郃是不想追擊的,可是司馬懿是大將軍,只能怪聽從他的。後人們根據史書的這一記載,已經想到了司馬懿讓張郃追擊蜀漢大軍,是為了以後篡位的方便。追擊蜀漢大軍,肯定是凶多吉少的。

最終張郃的結局非常凄慘,《三國志·張郃傳》記載為:「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合右膝,薨」,這樣的情況恐怕相當於遊戲中的送人頭。五子良將張郃就這樣倒在了蜀漢大軍的連弩之下。這可是曹魏歷年來在對蜀作戰中陣亡的最高級的軍事將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殺人最多的皇帝,深受百姓愛戴,31年殺死15萬人!
二戰最無恥的國家,尊嚴值幾個錢?不丟人,這才是頂級智慧

TAG:談古論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