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對一個人的了解程度都是我們建立關係的基礎。特別是對於那些初次打交道,或是關係不夠熟悉的人之間而言,往往會通過他人的觀點、評價去了解另外一個人。然而,從心理學角度看,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如何理解呢?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首先,他人嘴裡對某個人的評價往往是不全面的。如果你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一個人,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全面、不完善的,在不充分的信息下,你所形成的觀點、看法,也會是錯誤的。

所以,你很可能會在真正接觸這個人之前,對這個人形成一些負面或者是不恰當的評價,從而先入為主的對這個人貼上一些與事實相違背的標籤,這是不利於你們關係進一步發展的。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特別是在職場中,有的人總是喜歡私底下議論別人,去談論某人的一些事情,如果你全部都相信了,便容易對那個人產生一些不恰當的看法,從而不願意去接觸那個人,這對你的職業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

然而在生活中,人們喜歡在私底下議論他人,為他人貼上標籤的現象是難以避免的,這種行為的背後存在著一些心理學原理。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信息加工

心理學的認知加工領域指出,人類大腦在加工外界信息的時候,由於對信息的接收、加工能力有限的,因此會對外界的一些信息進行篩選,將對別人的觀察、了解,歸納總結成簡短的評價,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對這個人的印象。

畢竟,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很多人,如果將與每一個人有關的信息都充分的接受在頭腦中,便會造成認知負荷,因此,這種"貼標籤化"的對他人的認識方式,是我們大腦在面對大量信息時,走"捷徑"的最佳選擇。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從別人嘴裡得到的對某個人的描述是不全面的。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投射性

另一方面,不要從別人的嘴裡去認識他人,不僅是因為從別人那裡獲取的信息不全面、不可靠,還因為別人的描述極具主觀性,其中夾雜著他自己大量的個人感受,因此具有極強烈的誤導性。

早在精神分析學派中,就提到了我們自身對他人的看法具有投射性。具體而言,當我們對某個人產生看法和評價時,很可能是把自己的內心中的東西帶入到了別人身上,並不是客觀真實的。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比如,當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難以信任他人的人時,就會在日常相處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覺得別人也是這樣的人,並且會通過一些片面的事情,去證明自己這樣的判斷。

因此,由於投射現象的存在,即便是對於同一個個體的評價,在不同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樣的,其中夾雜了他們自己主觀臆斷的成分。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所以,要想真正的認識一個人,還是要通過自身切實與這個人相處,在生活互動與互相交流中去了解這個人,而不是聽從其他人的隻言片語。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精神分析引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日本心理學家:你的血型,決定了你的性格
心理學家:無論你說什麼都會否定你的人,不外乎是這兩種心態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