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投教父」閻焱、順為資本周航……七個有趣的靈魂,七段熱血沸騰的人物速寫

「風投教父」閻焱、順為資本周航……七個有趣的靈魂,七段熱血沸騰的人物速寫

在風雲變幻的創投界,每個靈魂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更多的人,也正因靈魂無趣,進而變得淺薄。

然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七。現在就有這樣的七個人,「風投教父」閻焱、順為資本周航、世界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雨果獎」得主郝景芳……

他們永遠不會自我滿足,更不會違心費力地去討好誰,他們曾經經歷的以及現時的痛苦,幾乎更是很少被我們捕捉到,他們,正在悄然中成長為驅動創投世界旋轉的齒輪,他們靠自己走到自己想要抵達的位置,絕不會坐等世界降臨恩澤。

他們,終將成為明亮的燈,照耀並指引著我們。

01

「風投教父」閻焱:通向偉大的路程

閻焱,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

我們所害怕的創業失敗,也許並非是失敗本身,而是無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著?

他,被稱為「風投教父」,是海外進入風投界最早的中國人之一。早在2001年,他就力排眾議投資盛大,次年便獲得15倍回報,成為教科書級案例,一時引來眾多業界人士競相研究效仿。

「投資就是要一種征服的感覺!」他曾表示,「跟風忽悠成為眼下創業新常態,擁抱90後就是扯談」,真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魄力!彼時還引發一陣爭議。

但這並不妨礙在過去的20多年裡,他憑藉足夠的榮幸與特權,親眼見證了無數企業的成長與死亡。前中國首富陳天橋、日本首富孫正義、亞洲首富李嘉誠……都是與他合作過的商業夥伴,他們都無比放心地將上億資金「送」給他,他也陪伴著他們一路走到現在。

如今,科創板的概念越來越熱,不少企業躍躍欲試,各種場合之中,自然也少不了閻焱頻繁出現的身影。事實上,他在拼,他也怕落後於人,但他永遠年輕,永遠赤誠且熱淚盈眶,儘管有時走得搖搖晃晃,但事後抖抖身上的塵土,他依然目光如炬,矢志不渝。

這就是閻焱。這是一個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只有焦慮症的人才能在創業大潮中活下來的時代。他直言不諱:干我們這行,你要活下來就得足夠聰明,不聰明就得死。

任何通向偉大的路程,都未曾有過捷徑,平凡的腳步、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最終將使他更加堅強。這就是閻焱!

02

郝景芳的多重跨界與自我摺疊

郝景芳,《北京摺疊》作者、雨果獎得主

童行學院創始人

地位不匹配,認知不對等,不管你作何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9歲,她對一立方厘米的物質要用一萬艘萬噸巨輪才拉得動的中子星充滿幻想;32歲,她在小說《北京摺疊》構想了三個奇異空間並登上雨果獎的領獎台。

「你的火星世界對人的普遍道德水準是有著高要求的?」

郝景芳早就想過這點:「即使是高等教育背景的人,也不能保證說大家都是一顆無私創造的心,所以這就和在整個科研領域能夠見到的一樣,其實也有勾心鬥角、雞毛蒜皮、明爭暗鬥——但天體物理界還是相對更單純一點。」她笑著強調。

摺疊北京,也摺疊世界,更得摺疊自我。後來,郝景芳與朋友合作創立童行書院,她不做眾籌,直接派教師駐紮當地,只為「不至於失去溫度」。

從天體物理到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既做宏觀經濟研究,也寫科幻和現實題材小說,她還是致力於兒童藝術和心理教育的NGO項目創辦人。很多個郝景芳,正在嘗試將多個自我低調摺疊,並且互不指認。

她說:「任何外在的定義對我而言,都只是窗戶上的影子」,的確,盛名之下,她也從來不願自己被外界營造出來的盒子所囚禁。

能將郝景芳摺疊的,或許只有她自己。儘管每一次的跨界與改變,都像是完成一次驚險的跳躍,但近年來,教育依舊越來越成為她最關切的話題之一,如何彌補當下教育的不足,也是她一直想要探討、解決的。

一生所愛,往往太容易翻起無盡的憎恨。如果文藝和夢想有一天會輸給生活瑣事,那麼,多半是因為人對自己的所愛,太過於淺薄了。

但這個人,永遠不會是郝景芳。

03

想炸掉人力資源部的拉姆·查蘭

拉姆·查蘭,世界排名第一管理諮詢大師

著有《執行》《領導梯隊》等19本管理學著作

在這個缺乏常識的時代,人們為什麼很容易深陷戰略的迷霧和管理的困境?

行業是不斷發展的,你所具有的指數雖然豐富,但在行業不斷變化中,依舊不值一提。你要知道,一個組織要想獲得持續創新的能力,不是光靠上面的一兩個人,去發現奇思妙想。

拉姆·查蘭曾高調揚言:「是時候炸掉人力資源部了!」靠一招吃遍天下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15分鐘,帶來60%增長?不信?這並不是天方夜譚。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優秀獎獲得者、智聯招聘CEO郭盛曾分享了一個他與查蘭大師結緣的神奇故事,郭盛經朋友介紹一個偶然機會結緣了查蘭,當時他正苦惱於業務該如何做到突破式增長。

查蘭因為過於繁忙,僅僅給了他15分鐘的時間。然而,正是憑藉這15分鐘的指導交流,郭盛將智聯招聘的業務進行了轉型,業績在半年內獲得了60%的高速增長!

通用電氣的「傳奇CEO」傑克·韋爾奇對他極為推崇,稱讚他「有一種罕見的能力,能夠從無意義的事情當中提煉出意義,並且以平靜和有效的方式傳遞給他人。」《紐約時報》稱他是「美國商業的傳奇」,《財富》認為他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企業顧問」。

他是世界級傑出的管理者CEO教練,被稱之為企業家的終極智囊。儘管年歲已高,但他依舊有著看似無盡的體力與精力,永遠奔波在全球企業管理的最前沿,做管理諮詢,就是他一生的宿命。

對於普通人來說,管理與改變世界都需要仰仗人的力量,而這個人恰好可能就是你。管理,作為一個人、一家企業進階之路上繞不開的路障,很多時候,也可能並非是你不想繞過去,而是你根本就繞不過去。

拉姆·查蘭無疑就是需要我們仰慕並不斷攀登的當代管理界「珠穆朗瑪峰」!

04

周航:進攻,進攻,再進攻!

周航,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前易到創始人

著有《重新理解創業:一個創業者的途中思考》

創業就像跳高比賽,以探索和挑戰為終極目標,那麼失敗就是必然的宿命?

創業失敗就該死么?失敗之後的坦白和自省,或許並非人人都能做到。

從「打高光」,到「局外人」,再到《重新理解創業》的橫空出世,這是一個創業者對之前波瀾壯闊經歷的中途思考,也是對失敗的重新理解。

戰略性地假設對手不行,成功會帶來認知局限,競爭問題從來都是生死問題,利潤多少也只是得失問題……風雲變換之後,他試圖重新理解一切。

從易到,再到順為;從「看到」,再到「看穿」,周航一路走來,並非一直順風順水,但他始終懂得內省的重要性:你既然知道遊戲規則,也就知道必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不管你喜不喜歡。

熟悉他的朋友都評價他:一個性格鮮明,有情懷且很文藝的理想主義者。他則自評是「一個終身創業者」、「一個賺過錢但不開心的商人」。

換言之,賺錢並不是周航做事的強驅動力,他表示,「唯有勇氣可以通往真誠,真誠可以通往一切,沒有真誠,你終將一無所有。」

創業路上,從容的「慢」也是一件好事,但你必須要清楚地知道怎樣才會增長得更快一些。即便是失敗,你也可以談笑風生——人是複雜的動物,除了社會性和生物性,還有某種奇妙的神性。

一個創業黑潮拍下去,或許很多人自此就很難再翻身,因此在互聯網世界,你必須像周航那樣成為不屈的戰鬥士,一刻也不停地進攻,進攻,再進攻!

05

路江涌的「規矩」與共演戰略

路江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

著有《共演戰略:重新定義企業生命周期》等

他曾宣稱:沒有自己的科學,中國企業只能挨揍!

一本內容豐實厚重的《共演戰略》,光構思就用了8年。「學不在三眠五起,功只怕一曝十寒」,他就是路江涌,這個人竟然把書當做產品,用MVP開發的方式寫書,真是個不走尋常路的怪人!

在複雜環境中,不遵守規矩的人經常被稱為異類,憑藉超強的學術能力與毅力,他立志要重新定義企業生命周期,要讓每個人的生活管理、工作管理都再上一層樓。

什麼是共演戰略?我們慣常理解的「大企業生態創新」又是什麼?是知時局、攬全局、見終局和應變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是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但規矩說到底就是為他人著想,通過一些固定的做法,你自然而然地會為別人著想,在路江涌那裡,戰略規矩,生來就是用來打破重建的。

落後於他人者,他人恆欺之。當全球化和互聯網將很多傳統產業的競爭壁壘從根本上顛覆,並重新定義行業和價值創造模式時,大量的戰略管理也需要重寫,是時候該刷新你個人的戰略操作系統,並重裝APP了!

06

四十歲「高齡」帶孩子讀哈佛MBA

黃晶生,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

近年來,創新者窘境的話題一再被人提及,但究竟什麼是顛覆式創新?

提起顛覆與創新,黃晶生的事業就曾常常出現不落俗套的轉折,比如他以四十歲「高齡」帶兩個孩子就讀哈佛商學院MBA。這本身也是廣義上的「另一種創新」,是對世俗眼光與成見的一種大突破。

黃晶生認為,人的觀念培養往往是跟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比如你看待現在掌權的這一代,不光是說政府的權力,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掌權。

四十歲「高齡」的男人,帶孩子讀書去提升自己,這難道不值得欽佩么?此外,持續性創新和顛覆性創新之間的差別,可能也並沒有我們一般人理解得那樣大。但站在持續性創新角度,你可能是站在一個組織、一個社會的功能,比如大學、宗教、政權,在這樣一個版塊下,你就需要不斷地創新。

「幸福乃成功之本。」所有的社會影響力投資者,終將因為在財務回報之上,又促進了社會效益而感到更多自豪和幸福,黃晶生本人也坦言,自己可以沒有成為最優秀的投資家,但他會始終追求成為最出類拔萃的那一類人。

07

李德勝談AI: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李德勝,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董事總經理

英特爾創新加速器總負責人

全面化人工智慧,是否同時也在預示著人類的滅絕?人類對AI狂飆突進的擔憂,從未停止。

與之相對應,現在也正是AI創業的好時機,大公司把門檻降低了,很多可以被使用的技術,早已便宜到就像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AI和數據,未來就是新的石油。

李德勝認為,越來越高的智能,一定是循序漸進的。從英特爾的角度來講,他們一直做的事情就是把智能和傳統產業融合起來,也就是「智能 產業」的工作,AI還是個嬰兒,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怎樣的朋友圈才能保證它健康成長?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李德勝用八個字作答。

抓住人工智慧,就是抓住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重心。在洶湧的數據洪流面前,未來必然是以數據為中心進行驅動的,AI革命也不是僅僅靠幾家公司便能造就的,單想著成為「裝備黨」是不現實的,各方力量更要通力合作,搭建端到端的全棧能力,以前所未有的跨度,方可昂首邁向AI未來世界。

眼下,在英特爾的AI大戲中,「生態」已然成為一個高頻詞,這也顯現了英特爾對AI生態的極端重視。

「看好專註的創業者,出錢出人出技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李德勝顯然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你對以上哪一個有趣的靈魂最感興趣?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跟邦哥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科創板每周Discovery:實力角逐與隱形冠軍崛起
雲集會是下一個拼多多嗎?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