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張悲劇收場,趙云為什麼能壽終正寢?

關、張悲劇收場,趙云為什麼能壽終正寢?

自《三國演義》流行於世之後,趙雲成為一個知名度極高的三國英雄。十分有趣的是,日本的廣大《三國演義》愛好者在評選『你最喜愛的三國人物』時,也把趙雲排在第二位。……(羅貫中)筆酣墨飽地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趙雲形象。」以「被描寫的章節數和人物出現在標題中並在故事裡唱主角的次數」來看,趙雲是僅次於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而居第六位,可謂是個風光無限的藝術形象。歷史上,趙雲壽終正寢,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為人謙恭,淡泊名利

趙雲資格雖老,卻為人低調,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志向高遠,淡泊名利。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記載了三件事:其一,趙雲在博望與夏侯惇作戰時生擒了其部下夏侯蘭,夏侯蘭與趙雲是同鄉,少小相知,因為夏侯蘭精通法律,故而趙雲將他舉薦給劉備,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其二,劉備準備將成都田產賞賜文臣武將,趙雲自然也在賞賜名單中,而趙雲卻堅決反對瓜分田產,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其三,箕谷之戰中,趙雲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全了蜀軍軍需物資,諸葛亮打算將其中一部分絹帛分賜給趙雲及部下將士,趙雲卻拒絕賞賜道:「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

從所述故事中不難看到趙雲的過人之處:一不圖個人生活安逸和功名利祿,唯心憂蜀漢大業,關注天下百姓疾苦;二不拉幫結派,不用故舊親近,公正無私,光明磊落。正因為具有如此遠大的理想和磊落的胸懷,所以在名位問題上趙雲從不計較,從不伸手要官要權,許多後來加入蜀漢集團的文臣武將其職位均高於趙雲,趙雲也從未像魏延、關羽等人那樣產生忌恨不平情緒,依然能夠同他們友好相處。

楊戲《季漢輔臣贊》雖然讚詞不多,卻使用了一個內涵豐富的詞語「厚重」來概括趙雲的高尚人品,趙雲的厚重、高雅與追名逐利者的庸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而淡泊名利、謙恭不爭無疑是趙雲壽終正寢的一個因素。

二、長期執掌護衛之職

《趙雲傳》記劉備最初任命趙雲的職務是「先主主騎」,即騎兵衛隊長,兼管劉備車馬出行;奪得荊州後,以趙云為「留營司馬」,相當於後方負責安全的總兵;攻佔成都後,又以趙云為「翊軍將軍」,職在護衛首腦機關,相當于禁衛軍副指揮;後主繼位後,趙云為「中護軍」,仍執掌蜀漢禁衛軍。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雲別傳》曰:「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可見趙雲長期擔任的職務是蜀漢衛隊長和禁衛軍司令兼劉備內務總管。劉備、劉禪讓趙雲長期執掌禁衛軍兼家務總管,表現了對於趙雲的充分信賴,但禁衛軍司令和內務總管的職能範圍是緊緊圍繞著蜀漢首腦機關轉動,保證首腦機關的絕對安全,妥善處理首腦人物的家務事,缺乏行軍打仗的經驗。

陳壽在《關張馬黃趙傳》的贊評中說:「黃忠、趙雲強摯壯猛,其灌、滕之徒?」所言「灌、滕」,指漢初灌嬰和夏侯嬰,皆是劉邦手下作戰勇猛的猛將,其中,夏侯嬰曾做過滕令奉車,號「滕公」,長期充任劉邦「太僕」之職,主要負責劉邦等人車馬出行,兼貼身護衛。陳壽將趙雲與滕公對應,指明了趙雲在蜀漢集團中的主要職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歸義軍,為什麼會被西夏所滅?
華夏屹立五千年的秘密,被專家三言兩語說透了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