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馬伊琍、王子文的這部電影讓你重感國粹之美

馬伊琍、王子文的這部電影讓你重感國粹之美

過去一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霸佔了與電影有關的所有話題。

超級英雄們懷揣著國內影迷的狂熱與激情,席捲了眼花繚亂的內地票房紀錄。

這一切,似乎已成為一項毫不費力的遊戲。

然而,就在中國影迷為遠道而來的漫威情懷搖旗吶喊時,美國紐約的一些觀眾卻正在痴迷地談論著另一部即將於5月10日在中國上映的電影——

《進京城》。

4月22日,導演胡玫帶著這部由自己執導的新作,來到華爾街著名的紐約學院。不久之後,這裡將進行《進京城》的放映活動。

《進京城》是胡玫繼《孔子》之後,時隔九年再執導筒的電影長片。作為華語影壇聲名顯著的第五代女性導演,胡玫的作品中歷來縈繞著一種厚重又輕盈的勁兒。

厚重於紮根本土的文化巡禮,輕盈自獨特細膩的電影語言。

《女兒樓》、《香樟樹》、《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喬家大院》……隨便揀選一部胡玫的作品來打開話題,都能和中國大多數老百姓酣暢淋漓得聊下去。1984年至今,胡玫既對都市題材抱有永不衰頹的興趣,也熱衷於回溯自己親歷過的年代風雨,更時不時跳脫現代社會的鋼筋水泥,與中國歷史上蕩氣迴腸的王朝史詩對酒當歌。

題材看似繁雜,卻不能說胡玫「不專一」,事實上,自從涉足影視行業,她一直在用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重新解構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值得被所有人銘記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這是她作為文藝工作者的擔當與自覺。

胡玫拍《進京城》,絲毫不意外,單是編劇鄒靜之賦予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含義,已精準命中了她的創作喜好。

曾經接受採訪時,胡玫篤定地對記者說:「我預感中國的傳統文化會在不久的將來重獲輝煌。我拍《進京城》,只想為此略盡綿薄之力」。

從結果來看,胡玫的所有努力都沒有白費。

《進京城》在紐約放映的當天,儘管天公不作美,連下數場陰雨,卻絲毫未能影響外國影迷和當地華人對該片的熱情。不少人冒雨前來,等候在放映廳外。

放映現場,美國觀眾被片中清代皇朝恢宏昌盛的碧瓦朱檐、曲調餘音繞梁的京劇唱腔,以及淡汝濃沫的角色扮相所吸引。整部電影散發出東方特質的「魔力」,將每個人牢牢「釘」在座位上。

映後交流環節,一位外國觀眾評價《進京城》完美做到了「魔術一般再現出古代中國威嚴肅穆的皇朝和優雅古典的藝術」。也有生活在當地的華人稱讚這是「近年來在海外放映的久違的華語大片」,對影片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毫無疑問,從觀眾真實的反饋來看,就弘揚包括京劇在內的國粹文化而言,《進京城》做到了,它給對京劇文化的認知趨近於空白的外國觀眾提供了一條寶貴的通道,令他們看到了三尺戲台上或緊張激烈或浪漫凄婉的演繹瞬間,也為他們剖析了戲台之下,戲曲藝人秉承不忘的情義初心。

另一方面,《進京城》對於諸多海外華人的意義,則是通過與祖國傳統文化的零距離交談,撫慰內心的鄉愁。他們在觀看《進京城》時的情緒波動,不亞於我們投放在超級英雄宇宙里的大喜與大悲。

《進京城》在美國的放映之旅尚未結束,隨後幾天,導演胡玫將帶著影片去往洛杉磯,與觀眾見面。

我們非常樂於看到,關於中國國粹文化的熱烈討論,再次發生。

《進京城》在海外獲捧的同時,片方在國內釋出了三張劇情版海報。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三張海報中的片名,是由中國當代藝術家,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國航航徽設計者韓美林大師親筆題字,高階藝術氣息力透紙背,完美貼合影片的藝術深度。

已然可以預見,這必將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國產質感力作。

先給還不熟悉《進京城》的朋友科普一下影片的基本信息。

該片由胡玫導演,鄒靜之編劇,富大龍、馬伊琍、王子文(特別出演)、馬敬涵、姚安濂和國家一級演員焦晃聯袂主演。講述清代乾隆年間,揚州春台班進京為皇帝祝壽時,發生在京城皇宮與曲藝梨園間的恩怨糾葛,並由此揭秘出國粹京劇的300年源起歷史。

在這張名為「搏命版「的海報中,汪潤生(馬敬涵 飾)戲妝扮相,眉目緊蹙,手持銀針寒光畢現,欲向疑似昏迷的岳九(富大龍 飾)頭頂悄然探去。整張海報玄色鋪底,蒼猛有力,透出神秘氛圍,玄機暗藏。

胡玫曾透露,馬敬涵與富大龍在片中是一種「高山流水式的莫逆之交」,岳九因唱旦角,在片中時常要「折磨」身體,以使自己在形體上更具女性嫵媚,長久如此積勞成疾。汪潤生則是要用針灸的方式,刺激岳九的印堂命穴,以便他重整旗鼓復台唱戲。

這種搏命的行為,反映出了老一輩戲曲演員們「情比海深,戲比天大」的精神。不知這條關鍵信息,是否正對應「搏命版」海報所述內容。

岳九與汪潤生的關係,也反映在「知音版」海報中。高搭戲台之下,雙方隔台相望,惺惺相惜。

另一張海報里,汪潤生與鳳格格(馬伊琍 飾)遙遙相念,一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眷慕神情,將兩人波濤洶湧的情感故事印在臉上,這對CP能否終成眷屬,同樣尚不得知。

三張劇情海報,帶出了《進京城》所刻畫的梨園恩怨的冰山一角。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該片以「揭秘京劇起源」為主題,但在鄒靜之的筆下,每一位角色,以及角色之間串聯起的故事情節,並非單純依託於戲台之上。戲曲元素之外,它還講述了一則在跌宕的年月里,人物如何在情誼的發酵與成長的塑立中,面對命運的傳奇往事。

不瞞你們說,在看到《進京城》這幾張劇情海報時,突然心疼起這部電影。

好萊塢電影的意識形態在國內狂受追捧的當下,生長在本土的傳統文化卻被年輕一代的主流觀眾晾曬一旁,而此番「《復聯4》國內受追捧,《進京城》海外獲肯定」的特殊文化現象,令我們哭笑不得的同時,也在反思,這種文化反芻發生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無意抨擊觀眾對超級英雄的熱愛——那畢竟是許多人十年如一日的情懷。

但這並不代表包括京劇在內的國粹,乃至整個中華文明體系內的傳統文化,就註定被輕視,被嘲諷,甚至被遺忘——那是所有中國人無法脫離的根。

在這個節骨眼上,很欣慰看到有《進京城》這樣的國產電影出現,它存在的意義,遠比我們以為的重要、深遠。

或者說,這部電影不應該被錯過,它像一個鬧鐘,在最恰當的時候,喚醒每一個人,讓大家明白,有些東西,需要被記住,被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好萊塢的「資源咖」,竟然是當年全球夢中情人萊昂納多!
白宇新劇《紳探》2倍速破案,這,入股不虧啊!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