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牧一首經典唐詩,通過一首歌,借古諷今,短短28字成唐詩精品

杜牧一首經典唐詩,通過一首歌,借古諷今,短短28字成唐詩精品

秦淮河,秦代名為龍藏浦,漢代稱之淮水,到了唐朝,才改叫秦淮河。晚唐時,杜牧一首《泊秦淮》橫空出世,讓這個本來籍籍無名的河流瞬間名揚天下,家喻戶曉。從此,秦淮河再也沒有換過名字,成了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藩鎮割據,邊患頻繁,國家危機四伏。詩人杜牧夜宿秦淮酒肆,眼見當權者們的窮奢極欲,荒淫無度,感慨萬千,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寫下這首被譽為"最好的秦淮河詩"。

起句就不同凡響。兩個"籠"字,把煙、水、月、沙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煙和水是流動的,月和沙相對是靜止的;按照古人對顏色的界定:煙和水是清色,月和沙是白色。動靜相對,清白相應,既寧靜柔和,又清冷迷離。秦淮河的沙和水都籠罩在月盈水氣中。營造出一個朦朧的、夢幻般的氣氛。置身於此,彷彿回到了六朝如夢的繁華。

第二句,這是一個倒裝。按照詩人的活動順序,應該先"夜泊秦淮近酒家",然後才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但是,這樣就顯得平鋪直敘,平淡無味了。先創造出一個秦淮河的環境氣氛,先聲奪人,吸人眼球。然後追述"夜泊秦淮",點出世間、地點,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近酒家"又承啟下面兩句。

後兩句:因為"近酒家"才能聽到"商女"唱的《後庭花》呀。

"不知",賣唱女是不知道亡國之恨的,她只知道客人讓她唱什麼,或者客人喜歡聽什麼,她就唱什麼。

誰知道呢?那些聽者,那些達官顯貴。他們知道這《後庭花》是靡靡之音,亡國之曲。但是,他們掩耳盜鈴,裝作不知道,沉醉於其中。

《後庭花》全名是《玉樹後庭花》,南朝陳國末帝陳叔寶所制。當年隋朝大軍已經越過長江,破城在即,陳叔寶卻和寵妃張麗華及群臣們,沉醉在《玉樹後庭花》中不能自拔。最後,陳叔寶投降,成了亡國之君,《玉樹後庭花》也就成了亡國之曲。

這些真實的歷史,聽曲的宦紳是知道的。但是,他們和陳叔寶一樣,整日尋歡作樂,沉迷聲色,享受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們根本不接受歷史的教訓。正如杜牧《阿房宮賦》所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歷史的悲劇將要重演,這就是杜牧的擔心,這就是杜牧的悲嘆,這就是杜牧的告誡。

藉助一首歌曲,寄寓興亡之感。二十八個字,既有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對現實的深切隱憂,立意出奇,史識高絕;語言凝練,含蓄深沉;不愧是唐詩中的精品。杜牧的這首詩,可以說讓秦淮河家喻戶曉,因詩而出名。當然全詩的最後兩句,更經典,王安石也化用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最凄美一首詩,道盡愛情的堅貞,感情真摯,堪稱千古名篇
在苗族人結婚之前,有著怎樣約定俗成的要求呢?

TAG:每天讀宋詞 |